近年来,西塞山区将党建“红色引擎”深度融入民办教育发展血脉,通过治理革新、师资融合、校企合作,为新时代民办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擎驱动治理革新
作为老工矿城区,西塞山区正走出一条特色转型发展之路。2021年以来,该区以打造高技能人才集聚地为目标,开办包括黄石市临港技工学校在内的3所民办技能学校。同时,统筹多部门打出治理改革“组合拳”,按应建尽建原则,选派骨干担任党建指导员,成功组建5个民办学校党组织和18个群团组织,覆盖职工452人。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党组织政治把关、理事会依法决策、行政班子执行、师生民主监督的治理体系,助力2所学校获评市级荣誉13项。针对学校发展中面临的校区零散、师资不足、输送不畅等问题,该区借鉴产业“腾笼换鸟”经验,将黄石市临港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列入2025年区级民生实事,规划用地400余亩。一期建成4万平方米实训场地后,最终规模可达5000人,每年输送1500名中高级实用人才,支撑特钢产业高质量发展。
向民办学校输送党员教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关键。西塞山区创新师资融合机制,通过网格摸底、企业推荐、镇街联审、部门挖掘相结合的方式,向民办学校输送党员教师,其中市级“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科技标兵”3批次11人,开设金属材料冶炼、数控管理、电子信息等专业课程5门,助力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我们优化课程为思政、专业、实践三大模块。”黄石市临港技工学校党支部书记白莉介绍,“思政课由街社负责,专业课由学校主抓,实践课由行业部门对接,形成多方共管共赢模式。”
截至目前,西塞山区累计在民办学校评选示范教师37名,发展团员152名,组织“草根”讲师结合实际讲授理论课程62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13次,动员参加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18次,借助党建力量首造比学赶超学习氛围。学校还利用重要节点,邀请“社科飞燕”“银铃先锋”讲述红色故事、同游基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党建构筑人才成长生态
西塞山区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深化产学研结合,构建“课堂—项目—体验”三位一体模式,打造“互补、双赢”的社校企党建新格局。目前,黄石市临港技工学校已与振华化学、绿创电子等3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双方定期开展交流会、座谈会及授牌活动,共建“实习就业基地”。企业技术骨干入校授课,学校组织师生进厂参观,累计培养实习生500余名,既提升学生技能,又为企业精准输送技术骨干,积淀产教融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