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七月,钢城西塞山,灼灼其华。
前五个月,西塞山区签约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49.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累计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16%和35.49%。
钢花飞溅,荷花绽放……天新特钢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即将建成;整治后的夏浴湖全新亮相,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空前。
立足特钢、聚焦特钢、发展特钢,办大办好特钢产业……一个繁荣、宜居、和谐的现代化特钢之城正踏歌而来!
从历史中走来 向更高处登攀
钢铁是工业的骨骼,钢铁强则国家强。一代又一代人肩负钢铁强国的使命,奏响了钢铁兴国、制造强国的时代凯歌。
长江鄂东之南,田畴阡陌之间,西塞山临江而立,因钢而兴。
100多年前,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此创办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这里登上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钢城西塞山开启了新的故事。1953年、1958年,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大冶钢铁厂。
从“希望你们把这个厂办大办好!”到“你们厂变化真是快,我简直认不出来了。”在领袖的关怀和鼓舞下,这里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送原材料,成为新中国的“工业粮仓”。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塞山区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围绕钢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优环境、兴特钢、增动能,建设和发展城市。
2021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西塞山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坚持工业强区,坚持“依托江、立足钢、对接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建成繁荣宜居和谐的现代化特钢之城。
如何“依托江、立足钢、对接港”?西塞山区委书记晏勇这样解读——
“依托江”就要护好长江水,努力走好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子;“立足钢”就要吃好特钢饭,立足特钢、聚焦特钢、发展特钢,办大办好特钢产业;“对接港”就要打好临港牌,发挥公路港、铁路港、水港、空港“四港”兼备功能,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协同发展。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一个区域的光荣与梦想,总是在一次次转型升级中绽放。西塞山区保持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朝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
——坚持工业强区首位发展,构建以特钢为龙头,电子信息、医药化工、临港总部为重点,总部经济、块状经济等产业为支撑的“1+3+N”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全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钢产业基地。
——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市场主体,聚力动能转换,大力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智能化改造攻坚行动……
今年以来,西塞山区实施的122个重点产业链项目按进度推进115个,其中,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8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在全市第一季度项目拉练中,排名城区第一。
发展向前,初心不改。西塞山下,十里钢城,迄今已有109年历史的大冶特钢,风雨兼程,一路前行。
从中国钢铁摇篮到全球特钢的领跑者,从承担国家计划到助力超级工程……大冶特钢建成了我国特钢品种规格最齐全的“棒”“管”“锻”三大生产基地,形成了轴承钢、汽车用钢、能源用钢、航天用钢、机械用钢、工模具钢六大品牌。
凡源远,必流长;凡根深,必叶茂。数字无言,却最有力:2021年西塞山区生产特钢超过400万吨,分别实现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351亿元、607.3亿元、24.7亿元。
“目前,西塞山区集聚了以大冶特钢为龙头的特钢生产和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31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特钢生产基地之一。”西塞山区委常委、副区长鲁任胜说。
构建生态圈 赋能产业链
7月3日,西塞山工业园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智慧制造实验室里,客人们被3台“电弧激光复合3D打印机”所吸引。
这种3D打印机,是利用电弧作能量,依据三维制图设计的图纸,通过电脑操控,将特钢与合金制作的丝材,打印成所需要的部件,比传统铸造件更耐高温更耐腐蚀。
“3D打印技术可以解决很多技术难题。”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塞山区副区长胡木林说,如果一台进口加工特钢的机电设备某个关键零部件损坏,往往要从国外购买。用3D打印技术,能定向制造一模一样的零部件,且比进口的零部件还耐用。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力量,创办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是西塞山区构建特钢产业生态圈,赋能产业链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西塞山区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人才服务平台、构建现代物流平台,加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整合,全面提升“1+3+N”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
以西塞山工业园区为例:这家省级工业园区已建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个,各类研发研究技术中心10多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6家。2021年,西塞山工业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比建园以来分别增长14%、47%和24%。
产业园区是项目的承载地、创新的试验田、经济的主战场。西塞山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天新特钢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即将建成,风电产业园启动建设,化工产业园正抓紧提档升级。地处西塞山工业园区化工园的振华股份有望被打造成全球铬盐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企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倍增、产业链条提升、数字经济跃升、品牌优化等工程,西塞山区创新产业生态链,推动招商链、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责任链“五链”融合。
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西塞山区一大批风电、轴承、汽车零部件等特钢上下游延伸产业项目落户、在建或建成,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同发展的特钢产业发展格局。
故事最能说明问题,更能打动人心。
模具钢是制造业之母。模具钢产业是西塞山区优势产业之一,年产模具钢最高可达53.6万吨,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5%。其中,挤出模具材料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5%以上,部分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是0.10毫米左右。在西塞山工业园区内,湖北荣科智能有限公司生产的精管在0.05毫米以内,连一根头发丝的一半都不到。正因拥有“专精特新”技术,荣科智能的产品赢得大冶特钢的青睐,双方“链”成了“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的利益共同体。
依托域内特钢资源,湖北加恒实业有限公司采用冷拔工艺加工的精密无缝钢管,占据国内10%的市场份额;生产的大吨位、大口径的无缝钢管代替了国外进口,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今,西塞山区发挥和利用大冶特钢的品牌效应和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建成了国家火炬特钢特色产业基地,特钢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80%以上。
西塞山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该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当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1.9%。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4个,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
以人民为中心 顺应新期待
家国天下,枝叶关情;百姓冷暖,总在心头。
3日傍晚,华灯初上。吃过晚饭,西塞山陈家湾社区太子湾70岁的居民张公平,沿着改造后的居民广场,悠闲地散起步来。
张公平居住太子湾山腰上,以前路是泥巴路,一到晚上还黑灯瞎火,“莫说散步,就是平时上街都畏。特别是大雨天,根本不敢出门。”
张公平所在的太子湾三中片区,是一片老旧小区。如今,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这片老旧小区变了样。
“路面硬化了、路灯安装了、管道疏通了、墙面美化了,还建起了居民广场,添置了健身器材。”张公平扳着指头数说着。
据介绍,2019年以来,该区实施城市更新改造项目28个,总投资47亿多元,先后改造污水管网145公里,背街小巷44条;新建27个“口袋公园”、123个“社区微公园”;新增绿化面积15.4万平方米;新建充电桩、停车位3000个。
西塞山区是老工矿城区,地处山边、江边、湖边、城边,改制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困难居民多、特殊群体多,设施改善压力大、社会治理难度大。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奋进现代化特钢之城,不光要建设发展质量更高的繁荣之城,还要建设高品质生活更高、治理效能更高的宜居之城、和谐之城。”晏勇说。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遵循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围绕“三圈五街”(武商大上海商圈、上窑商圈、磁湖南岸商圈,黄厂街、老四门街、中窑湾街、王家湾街、枣子山街)工作思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人居环境质量、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组织系统、城市发展业态和社区文化认同。
区域内长江沿线31个违规入江排口全封堵,16家非法码头全拆除并复绿,146个入江入河排口溯源排查全覆盖,夏浴湖周边34家散乱污企业厂房全部拆除。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回应群众诉求“零懈怠”。全区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3个,受益居民3.4万户。“诗意牧羊湖”成为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典型范例。
“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社会安全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西塞山区织密织牢发展为民的思想网、社会治理基础网、安全隐患排查网、社会治安防空网、矛盾纠纷化解网和人民群众服务网“六张网”,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
据悉,目前西塞山区建成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综治中心47个,组建专业巡逻队47支2100多人,建成“智慧安防”小区29个,建成第三方专业调解工作室、综合服务窗口43个,打造出20多个居民议事协商品牌。
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西塞山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显示:过去五年,西塞山区财政用于民生支出保持在70%以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01%,累计新增创业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彰显民意,民心凝聚民力。过去五年,西塞山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度增幅13项(次)、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22项次排名城区第一,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159项。
特钢之城成长记
▶新闻链接
1890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1908年,时任清朝邮传部右侍郎的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三家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
1916年,汉冶萍公司董事会授“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大冶钢铁厂之章”给大冶新厂,大冶钢铁厂正式定名。
194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华中钢铁有限公司,并由华钢接收汉冶萍公司全部资产,至此汉冶萍公司名义正式撤销。
1949年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正式定名为“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华中钢铁公司”。
1953年,原华中钢铁公司奉命改厂名为大冶钢厂。厂名全称“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华中钢铁公司大冶钢厂”。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大冶钢厂。在长江码头,毛主席对前来送行的同志说:“希望你们把这个厂办大办好!”
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主席再次来到黄石,第二次视察大冶钢厂。毛主席说:“你们厂变化真是快,我简直认不出来了。”
1994年,大冶钢厂实施公司制改制,成立“冶钢集团公司”,同时“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
1997年3月,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深交所上市。
2001年12月16日,根据民政部要求,石灰窑区更名为西塞山区。
2004年,香港中信泰富投资控股的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成立,并通过湖北新冶钢控股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百年冶钢成为中信大家庭一员。
2016年,在西塞山工业园区建设模具材料产业园。
2017年9月19日,西塞山区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同时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奖项——“长安杯”。
2018年11月3日,西塞山区成立模具材料行业协会及质量标准联盟。
2019年,湖北新冶钢特种钢管有限公司更名为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保留大冶特钢“百年老字号”。
2019年11月,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开业营运。2020年11月27日,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通过湖北省科技厅评审。
2020年1月,湖北新冶钢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
2021年3月31日,投资5亿元、占地152亩的天新特钢产业园开工建设。
2021年6月25日,在中国(黄石)特钢产业发展大会上,科技部为“国家火炬西塞山区特钢特色产业基地”授牌。
2021年9月25日,在全国轻工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再次授予黄石市“中国挤出模具之都”匾牌。
2021年10月,湖北天源钢铁有限公司与湖北三冶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西塞山区模具钢冶炼中心。
2021年10月26日,西塞山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工业强区,全面融合发展,坚持“依托江、立足钢、对接港”,坚持发挥和拓展比较优势,按照“1+3+N”产业布局推进,加快建成繁荣宜居和谐的现代化特钢之城。
2021年12月15日,西塞山区被授予2017—2020年度首届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2021年12月,西塞山区编制《西塞山区特钢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黄石市西塞山区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规划》。
2022年1月24日,集特钢交易、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交易中心的鄂东特钢交易中心在黄石西塞山区挂牌成立。
2022年3月,西塞山区发起城市更新春季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现代城区、畅通城区、秀美城区、品质城区、韧性城区、精细城区、平安城区创建步伐。
2022年4月,招商引资全球最大的风电紧固件项目,签约投资约25亿元;引入风电产业园,投资约50亿元。
2022年6月,黄石市政府出台《黄石市模具钢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