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西塞山 > 西塞山要闻

近2亿元资金投向民生工程 西塞山下金湾俏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19-09-09 09:43

西塞山在哪里?

在黄石,它是一座山,也是一个区。

依山而建、因矿而兴的城区,40年容颜未改。

黄思湾、中窑湾,山路十八弯,一下雨积水没过膝盖;牧羊湖、八卦嘴,房屋年久失修,乱搭滥建习以为常。

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黄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去年以来,西塞山区政府投入近2亿元,一场老旧社区改造和文明素质提升的战役在全区打响。


补齐民生欠账


“老四门”猪油饼门店前,食客排起了长龙。

口袋公园的花坛边,一对小青年正在玩自拍。“去年10月以来,这条街又热闹了。”8月28日傍晚,78岁的居民王乐明在社区散步,感慨时代变迁。“老四门”一带建于上世纪70年代,住户多是冶钢的技术人员,一度是“高知”代名词。可是,随着城市发展,这里逐渐成了脏乱差的代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补齐民生欠账,西塞山区把老四门片区改造作为第一站。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房屋立面整治、下水管网疏浚、道路刷黑、门面整修。

效果立竿见影。如今的老四门,猪油饼香飘鄂东,风情街独具韵味,每天都有上百名网友慕名前来“打卡”。

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看不见的地下管网改造。新建1360米的污水管网与580米的雨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结束了老四门片区生活污水直排长江的历史。

以老四门为样板,西塞山区委托中设集团上海分院编制“五年规划”,结合该区独有的居住群落“湾子”的特点,按照“一小区一特色、先实用后美观”的思路,设计“十大金湾”工程,计划改造楼栋408栋,惠及1.6万多户居民。“区财政实力有限,但只要下决心,久久为功,民生欠账一定能补上。”区委书记朱宏伟说,全区持续压减“三公”经费,千方百计为民生项目筹措资金。


提升城区品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暑假期间,澄月社区诗话广场上,牙牙学语的孩子们在广场玩耍,印在“月亮墙”上的《渔歌子》是他们学会的第一首唐诗。

“修广场,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如何让广场体现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我们想了很多办法。”8月27日,社区书记明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区宣传文化部门的帮助下,社区确定了“诗话广场”的定位,收集与西塞山有关的100多首诗歌,选择10首,配上山水画,放入广场周边的橱窗。

在西塞山区,“白鹭文化”随处可见。韭菜岩北坡,“飞云鹭影”雕塑栩栩如生,仿佛随时准备展翅飞翔。今年五一,总投资1.2亿元的飞云公园提档升级项目完工,免费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截至目前,公园已接纳游客30多万人次。

通过见空布绿、见缝插绿、拆墙建(透)绿等方式,去年以来,西塞山区建成青龙阁山地公园等5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

农贸市场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按照“脱胎换骨型、穿衣戴帽型、改头换面型”的分类要求,全区制定14家农贸市场整改方案,由区领导分片包保推进;区城管局制定市场周边50米以内整改方案,通过约谈企业责任人等方式,无条件拆除农贸市场周边13处违建。

“过去,穿布鞋不敢进菜场。如今,逛菜场像逛超市。”中午时分,澄月菜市场,居民汤学荣婆婆买了一条鱼、一篮菜,高高兴兴回家。


提高文明素养


黑色的人行路面、蓝色的非机动车车道、黄色的盲道。

牧羊湖路上,水机退休职工徐运源戴着红袖章,在路口巡查。“路修这么好,标识这么清楚,还是不按规矩来,真是闹心。”嘴上抱怨着,手脚却没停,一排电动车被徐运源整整齐齐地放进蓝色车道。

去年以来,西塞山区投入3500万元,改造25条微循环道路。

环境好了,市民文明素质也得跟上,发动志愿者做群众工作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临江社区把原21路车站调度室改建成“雷锋亭”,由原来几个志愿者发展到136名志愿者,为居民开展理发、义诊等志愿服务的同时,把爱护环境、文明交通等理念送到群众心里。

八卦嘴社区联合澄月派出所开展整治“牛皮癣”行动。志愿者反映情况,社区现场核实、拍照取证,民警接到举报立刻行动,合力打击乱粘贴、乱发放、乱喷涂非法小广告现象。

美好的环境塑造人。“政府花了这么多钱给我们改善环境,我可不能拖后腿。”脾气倔强的吴自信,关键时刻“拎得清”。澄月社区改造中,吴自信家违建的杂物间需要拆除,不等社区安排专人,自己连夜清理,不想却被顶棚上掉下来的重物砸伤了脚,卧床休息半个月,没有怨言。

临江社区的低保户郑雄飞,自从做了社区保洁员后,精神为之一振。7月,社区“送清凉”活动中,他顶着烈日,往返几十趟,把西瓜送给环卫工人,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

(来源:湖北日报)

b_page_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