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里有这样一段唱词: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4岁,应该还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的年纪。可家住十六中的胡恒升,却已照料患病卧床不起的父亲两年多了。
睡一床 能随时给爸爸按摩
13日,记者来到十六中,这位“孝心少年”正在给父亲按摩。胡恒升出生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2004年,胡恒升的父亲胡旭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随着病情加重瘫痪卧床。不久,胡恒升的母亲离开了。
因为父亲病重,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身上。年幼的胡恒升早早地懂事,主动帮助家里分担重担。从5岁开始,他就跟着爷爷、奶奶学着做家务,帮爷爷提米买菜,帮奶奶收拾碗筷,打扫自己的房间……2012年,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多年的奶奶去世后,照顾父亲和爷爷的重担压在了胡恒生小小的肩膀上。
为了帮助父亲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胡恒升每天利用课间时间早早地做完家庭作业,为的是放学回家能陪父亲说说话,给他讲学校里发生的故事。每天,他和父亲睡在一张床上,当父亲身体疼痛难忍时,他能随时给父亲按摩。父亲需要洗澡、洗脚、做按摩、热敷、蒸腿等治疗,他都主动帮忙完成。“只要能让爸爸感到高兴,只要爸爸的病能早点好,做什么我都愿意!” 胡恒升说。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胡恒升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已经甩掉拐杖,能够直立行走,在家里做些恢复性锻炼。
立大志 当生物学家治好爸爸的病(小
“这个孩子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实在是太懂事了。虽说只是照顾下父亲、做做家务,可他是从5岁就开始这样做了,而且坚持了下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提起胡恒升,邻居们都直竖大拇指。
“我小时候是个很内向的孩子,是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让我有了自信,让我变得成熟,直到现在,我还庆幸着遇到了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日记里,胡恒升写下这段话。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爱心捐款活动中,老师号召同学们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大部分同学捐的是10元、20元或50元,最多也就200元。胡恒升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几年攒下的300元钱全部捐了。那些钱是胡恒升平日用父亲和爷爷奶奶为了鼓励他,给他的各项奖金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
“我长得后要当一名生物学家,能够研究出一种药物彻底治好父亲的病,让父亲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胡恒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