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最美西塞人”特别奖——江国庆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18-03-20 00:00

  西塞山区有个老旧社区黄思湾,这里依着黄荆山脉散落着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老式居民楼,还有大量的低矮私房参差其间。1.4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近两万居民朝夕相处。
  这里是典型的工矿棚户区,除了常见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外,各方面的矛盾非常多,一不注意,小事就可能变成大事。
  可偏偏就有这么一名与众不同的社区干部,用真情释法明理,用真心对待调解双方,专职解决别人的矛盾。他,就是西塞山区优秀人民调解员江国庆。
  从2012年到2016年的5年里,经江国庆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达600余起,占社区调处的纠纷的95%以上,调处成功率达到99%。“有困难找社区,有矛盾找江国庆”,这是黄思湾社区最流行的一句话。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2015年9月,黄思湾社区率先申请成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江国庆人民调解工作室”。
  “徐疯子”感化记
  找到江国庆,颇费一番周折。在黄思湾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沿着七拐八折的山路,穿过密密层层依山而建的公私住房,才在半山腰一处居民家看到他。
  49岁的江国庆,中等身材,外貌普通而平实。他正在这里回访社区居民徐荣前。看到记者采访江国庆,老徐连忙热情地张罗着倒水。
  “他可是黄思湾的名人。”江国庆和记者聊了起来,这个老徐,外号“徐疯子”,这些年和左邻右舍“打”了一个遍:2015年,隔壁家的小徐因老徐种的一棵竹子挡了路,就把竹子砍了,他和人家大战一场;2016年,老徐家坡下的邻居,因加固围墙,把他的一棵桔子树砍了,他大发雷霆,要和那家人干到底;还有一次,紧挨着老徐家的邻居扩窗户,一大早他一瓢粪泼到人家身上,人家拿着斧头锤子要和他拼命。
  为了调解这些矛盾,江国庆到老徐家来了十几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事情没闹大,最后大家还变得像一家人似的亲热。徐荣前告诉记者,在江国庆的调解下,被他泼了粪的那家人,后来还和他一起到福建旅游呢。
  徐荣前激动地说:“江主任真是个好人,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一大清早,只要一个电话,他马上就赶到。这些年,他不仅帮我处理好了邻里关系,还帮了我不少忙……”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位70岁的老汉竟然情不自禁地哽咽了起来。
  砍了徐荣前家竹子的邻居徐新元,正好在家,她告诉记者,现在,隔壁左右的关系都很融洽,在江国庆的努力下,这里的住户明白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道理,遇到什么事情,大家一沟通就能心情愉快地解决了。
  拆掉16年的隔心墙
  说起在社区调解的第一起纠纷,江国庆记忆犹新。那是5年前的事了。
  社区的高爹爹,16年来有件事情一直让他心里堵得慌。原来,邻居郭女士家从1996年搬来以后,在楼顶砌上一堵约1.5米长、1.2米高的墙,超过分界线62厘米。但就是这小小的一堵墙,两家竟16年不相往来。社区负责调解的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两家都不愿意让步,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两家的纠纷,被当时负责社区综治工作的江国庆听到了,他主动请缨调解此事。当他好不容易做通了郭女士的工作后,不料两家又发生了小纠纷。江国庆说,两家剪不断理还乱,当时真的想放弃。
  原来,在江国庆往两家来来回回跑了30多趟后,高爹爹和郭女士被他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可就在最后关头,郭女士说她家不见了4只鸡,肯定是高爹爹赶不见的。江国庆只好又找到高爹爹家,高爹爹只肯赔郭女士2只鸡。眼看两家又要闹崩,江国庆自己掏了83块钱买了两只鸡,凑成四只送到郭女士家。郭女士终于同意拆了这堵墙,高爹爹的心结也打开了。
  在花了一下午亲手拆掉这堵墙后,江国庆请两家人吃饭,那天,他喝醉了。江国庆告诉记者,“原来做好这件事可以让我感到这么快乐,从此,我深深地爱上了调解工作。”
  不讲条件随叫随到
  随着成功调解案件的增多,江国庆人情练达、长袖善舞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越来越多的居民喜欢找江国庆处理矛盾纠纷。无论是下班时间,还是节假日休息,只要居民一个电话,江国庆永远不讲条件、随叫随到。
  2015年2月20日,大年初二,江国庆在社区值班。凌晨4时,接烟酒店王老板电话,雨水把店面淹没(曾经淹没过两次)。他赶到现场后就立即动手帮忙排水,整理店里的商品。王老板情绪非常激动,对店面多次被淹讨要说法,他认为店面地势低,排水沟失修,开发商和房东均要为此负责,并且坚持要开发商来现场。在社区的协调下,开发商6点赶到现场,房东7点到达现场,江国庆顾不上休息,在现场主持调解会议,最终三方达成一致。
  为尽早解决问题,江国庆立即联系人员疏通排水沟,却被多家单位以过年休息为由予以拒绝。无奈,江国庆只有亲自卷起袖子、脚穿套鞋、找根铁管亲自对排水沟进行疏通,经过七个小时连续作战,终于将堵塞多时的排水沟疏通了,暴露在楼栋前的污水也冲洗了。一起矛盾伴着年休假的结束而结束。春节七天假,他整整坚守七天。
  水池漏水、卫生间堵住了,这是社区里常见的事,但又不可能每次都请专业人员来处理,一来费用比较高,二来发生的频率太高,江国庆就“自学成才”,无论是糊水泥还是疏通管道,都不在话下,只要居民一个电话,他就立即赶过来帮忙处理。因为长期接触水泥,又没有专业的防护措施,他两只手的大拇指指甲都被水泥烧坏了。
  像这样的事情多不胜数。工作室成立后,江国庆全面负责运作,更加忘我地投入到人民调解工作中来。
  把调解当自家事办
  让千百个家庭幸福和美,让人民群众和睦相处,是江国庆追求的调解工作最高境界。他常说:只要心里装着群众,情法交融,以真心来释法明理,就能开出美丽的调解工作花朵。
  记者发现,江国庆在进行调解工作时,总是把居民当亲人对待,不管是有理还是无理,他一开口就喊叔、伯、妹、姐,一下子就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
  在黄思湾街上开餐馆的李容说,江国庆总能站在当事的一方考虑问题,一说就能说到点子上,就像是处理他自家的事一样,让人不得不听他的劝解。有一回,她餐馆前的下水道堵了,因为餐馆的污水是从楼栋后面排的,而楼上的污水是从前面排,所以她觉得下水道堵了是别人的责任,她不愿意凑钱请人来疏通。于是江国庆对她说:“姐啊,这下水道堵了虽然不关你的事,可这臭气熏天,粪水横流的,谁还愿意到你这吃饭呀,你只用出一点钱,其余一家再出一点,门口弄干净了,你才是获益最多的呢。”李容听江国庆这么一说,是这个理呀,最后别人一家出30块,她心甘情愿地出了300块,解决了问题。
  在黄思湾,只要居民有困难,他样样事都管。江国庆就是大家的“亲人”和“保姆”。
  住在东屏巷的62岁居民施宝珍告诉记者,有一回,她家隔壁晚上做豆腐脑,吵得人不能休息,深夜两点半,她一个电话打给江国庆,江国庆就连忙从家里赶过来协调。施宝珍说,江国庆的家里并不宽裕,爱人靠打零工挣钱,家里还有一个未成年的残疾孩子要照顾。但江国庆就像是自己的亲弟弟一样,随叫随到,这让她非常感动。
  调早、调小、调和
  “如乐之和,无调不谐”,韵律的和谐,需要琴师的不断调试;社会的和谐,则需要人民调解的公平正义。江国庆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正如社会的“稳压器”和“调节阀”一般,始终坚持依法调解、访调结合,真正成为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自2012年进入黄思湾社区上班以来,江国庆在人民调解员岗位上默默奉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行走社区的大街小巷,及时将各种突发事件予以解决;他随身携带调解记事本,坚持每天记日记,装订调解卷宗等。记事本上记录的调解案件达6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9%,协议履行率达100%。
  江国庆说,调解工作就像是救火,不能等火烧大了再去救,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早、调小、调了”。五年来,经他调解的案件,无一起引发自杀或转化为刑事案件,也无一起群体性械斗及群体性上访案件。“江国庆人民调解工作室”已成为黄思湾社区一大工作品牌。
  他用心工作,服务群众,奉献爱心也从不止步。献血记录本上清楚地记录着他的献血情况。每年在自己的生日——“国庆节”那天,他都坚持献血400cc,他说,这是另一种奉献方式。
  脑勤、腿勤、口勤、手勤,他用“四勤”面对社区调解工作,真心、热心、耐心、公心,他用“四心”解决居民疑难问题。他的行动感动了社区的每一个人,他的脚步遍布了黄思湾的每一个角落。他是居民心中一心为民的活雷锋,是同事眼中辛勤工作的孺子牛,更是基层矛盾的“解铃人”,为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手记:


  用心传递温暖


  在矛盾面前,常人大多避之不及,解决自己的矛盾尚可,若是别人的矛盾,多半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江国庆却把别人的矛盾当成自己家的事情来化解,这就是他能够做好调解工作的法宝。
  黄思湾,是个情况非常复杂的社区,除了其它地方也有的诸多共性矛盾之外,这里还隐藏着大量的社会矛盾。一旦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国庆不但扎下了根,而且干出了成绩,受到了居民们的交口称赞。经他调解,很多居民都懂得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道理,不再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肝火。
  治标不如治本,化解社会的戾气,就要求人们知行合一,用心来互相温暖。
  不分大事小事、不分昼夜,随叫随到。所有与江国庆打过交道的居民都这样说。每当调解成功,他都会从内心感到快乐,正是这种快乐,让他做到了在别人眼里不可能的事。他正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行动感化着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