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22-09-05 11: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始终如一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不断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进程,彰显了理论与实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恪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把从中国实际出发作为我们党制定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尊重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客观判断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通过客观考察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其二,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由权威机构强制规定,而是由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客观现实所决定。其三,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全党面临的最大国情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它表明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依据。其四,适应时代新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由“八个明确”发展到“十个明确”,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需要,也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深化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因此,“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途径,社会就是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关键一招”的重要论断,“两个关键一招”揭示了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同时也饱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意蕴。

其一,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新时代改革是改历史遗留问题、是啃硬骨头、是刀刃向内的改革,这些问题既是老大难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需要决心、勇气,更需要毅力、智慧。

其二,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改革。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准相关改革的内在联系,避免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力戒盲人摸象而以偏概全。以全面性、综合性代替碎片化、条块化,以政出一门、权责明晰取替政出多门、职责不清。以全局与局部相配套处理好国家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关系,以治本和治标相结合处理好远近目标的关系,以渐进与突破相促进处理好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其三,以探索规律性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异想天开,要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先试点,再推广;先解决能不能、行不行的问题,再解决全不全、广不广的问题。

其四,以开阔的国际视野谋求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是在全球化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中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必须顺应全球化潮流,看准、看清、看透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必须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基本态势作出科学判断;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笃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善于科学思维

“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智慧和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一是蕴含矛盾思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全面洞察事物发展规律,避免两极对立、非此即彼;善于抓住关键和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重大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不仅要整体发展,体现“总体布局”“战略布局”,而且要聚焦重点,彰显“中心”与“宗旨”。

二是蕴含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从全面、系统、根本、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首先是坚持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是把握好机遇和挑战的关系,以正确的策略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最后是坚持稳中求进,把控好变与不变、破与立、稳与进的关系。

三是蕴含创新思维。它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体现了与时俱进、知难而上、勇于开拓的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映射出马克思主义勇于探索真理的崇高品质,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条件下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四是蕴含历史思维。这是辩证思维与历史眼光的综合运用。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为引领,以史为鉴、知古鉴今,把握前进方向、认识发展规律、指导现实工作。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文明史的考察,提升“四个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把握发展大势,引领历史变革。

五是蕴含法治思维。基于对法律和法治的信仰和遵守,根据法律和法治的精神、原则、要求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表现在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增强人们对宪法、法律的敬畏意识,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强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使法治建设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强调依法办事,坚决摒弃人治与权治。

六是蕴含底线思维。根据现实需要和客观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从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力争。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敬畏权力与善作善为相统一,边界意识与全局观念相协调,历史方位、宏伟目标与有效举措相配套,从而在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活力、作出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