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22-05-24 15:20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1月8日在西塞山区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代区长 黄毕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西塞实际,秉承攻坚精神,发扬实干作风,加快建设富强和美主力城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工矿城区展现新气象,西塞大地焕发新活力。

——五年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预计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年均增长3.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5亿元,年均增长35.1%;工业总产值完成390亿元,年均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6亿元,年均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亿元,年均增长3.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6亿元,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100元,年均增长7.1%;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五年来,动能转换强力推进。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由3.6%提升到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3.8%提升到24.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建成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31家,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获批省级首家模具产业研究院。成功举办中国(黄石)特钢产业发展大会,获批“国家火炬西塞山区特钢特色产业基地”。大冶特殊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2020年荣获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良好区”称号。

——五年来,改革开放高歌猛进。政府机构、基层治理、园区建设、投融资、社会事业等改革纵深推进。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湖北省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称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业项目审批时限从127个工作日缩短至40个。全区市场主体突破2.5万家,增长20%。累计签约重点项目136个,开工62个,投产47个。区平台公司获AA信用评级,资产总额净增56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27个百分点。

——五年来,城乡建管齐头并进。棚户区改造累计征收房屋1.5万户、187万平方米,腾退土地6070亩,商住开发6.8万余套,分配公租房1016户。实施“金湾工程”(1),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3个、242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4万户,“诗意牧羊湖”成为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典型范例之一。改造二三级污水管网140公里,完成背街小巷、城乡防涝排渍等基础设施项目420个。成功举办三届“社区园艺节”,飞云公园建成全市首个智能体育公园。工业园区完成征收民房2564户、企业60余家、土地6340亩,新(改)建主次干道29公里、“四好农村路”(2)18公里,铺设水电气热管网143公里,还建安置19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法建筑9.1万平方米。厕所革命全面完成,创卫成果不断巩固,创文攻坚深入推进。

——五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改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信访件57件,整改完成51件,整改率89.5%。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整改销号。持续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长江沿线31个违规入江排口全部封堵,16家非法码头全部拆除复绿,146个入江入河排口溯源排查全覆盖。彭家堑等3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夏浴湖周边34家散乱污企业彻底拆除,综合治理工程有序推进。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辖区21公里长江水域全线禁捕,长江西塞山段国控点断面水质连续多年保持Ш类标准。年度空气优良率从64.29%提高到90%以上、跃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任务,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全面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

——五年来,民生福祉显著增进。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70%以上。累计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6万人。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疫情物价补贴等社会救助资金2.05亿元。完成教育“全面改薄”(3)工程,实施九中、十六中等校园改(扩)建项目15个,新增学位1500个。区疾控中心挂牌运营,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对口帮扶王英镇6个村脱贫成果不断巩固,累计减贫593户1930人,现行标准下帮扶对象全部脱贫。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一门文体广场等一批涉房历史遗留问题稳妥化解,成功抗击“98+”特大洪涝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债务风险保持在最优等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荣获全国综治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4)。“七五”普法、第四次经济普查、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圆满收官。与此同时,军民融合、对台、保密、档案、妇女儿童、老龄、统计、民族、宗教、编制、科普、民防、残联、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进步。

——五年来,政府建设与时俱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决执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2件、政协委员提案394件,办复率均达100%。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5)逐年下降。持续深化“政府能力提升年”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干部廉政教育,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得到有效惩治。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史上十分关键的五年,干成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好了很多惠民生、补短板的实事,极不平凡、极不容易。但是,我们回顾过去,不是为了沉浸在过去,而是从中总结宝贵经验,照亮前行之路。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坚决按照区委的既定思路和具体安排,扎扎实实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必须始终树牢为民宗旨不懈怠。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政府为人民。三是必须始终践行改革创新不停步。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着力解决发展中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争创发展新优势。四是必须始终扭住项目建设不松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牛鼻子”,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谋划项目、引进项目、服务项目,以项目攻坚推动发展跨越。五是必须始终改进工作作风不止步。传承弘扬百年特钢精神,持之以恒转作风、抓落实,聚焦重点咬牙印、钉钉子,确保落实区委工作部署有力有效。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的艰辛,我们心生敬意;回顾过去的成绩,我们心存感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力同心、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一直以来为西塞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给予充分理解的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在西塞山区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全区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规模依然偏小。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双碳”“双控”(6)工作压力巨大。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保护任务艰巨。五是在区政府及组成部门中有的干部思想陈旧、墨守成规,不敢担当、不争一流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直面矛盾、正视问题,采取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严格对标区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和市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工业强区,坚持“依托江、立足钢、对接港”(7),坚持发挥和拓展比较优势,在黄石建设“五个示范”(8)中争当先行表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建成繁荣宜居和谐的现代化特钢之城。

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城乡建管、民生福祉、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城区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以上,努力建设发展质量更高的繁荣之城、生活品质更高的宜居之城、治理效能更高的和谐之城。

为实现上述目标,务必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实施好“八大工程”。

(一)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工程。聚焦特钢产业,加快构建“1+3+N”特色产业体系(9)。做大做强特钢产业,托大冶特殊钢引进上下游高端产业项目,精准实施补链延链强链支持大冶特殊钢做强做优棒材、管材、锻材产品,推动特冶锻造三期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力争建成全球一流特钢企业集团。加快“五个中心”(10)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全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钢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抢抓黄石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高标准建成创发电子信息产业园。做精做优医药化工园,推进医药化工企业提质增效,支持振华化学发展成为全球铬盐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建成盐田港长江总部,吸引航运服务、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入驻打造长江中游航运物流中心。支持总部1号、总部2号打造服务主导产业高端平台。支持各街道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发展块状经济。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引领工程。抢抓创新机遇。依托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争创“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强化创新能力。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支持科技型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做实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省、市级研发平台45家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建成国家级分析检测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做优创新环境。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供给,促进科技成果就近转化。

(三)深入实施同城化发展示范工程。积极对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主动对接黄石新港和鄂州花湖机场,推进沿山大道、新港疏港通道等道路规划建设,争取牯牛洲过江通道纳入长江过江通道规划。支持辖区企业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科技生态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用常态化对接机制,打造区、跨市创新网络。围绕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协同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吸引武汉城市圈内企业到我区投资建厂,推动主导产业实现更高能级再造加强与周边县市及对口部门协调联动,大力推进就业、医疗、养老、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全域一体化,构建“两极多点”(11)区域发展布局,加快磁湖·黄荆山文旅新区项目建设,提档升级西塞山工业园区,提升武商·大上海商圈、上窑商贸区、磁湖南岸、黄思湾商圈等商业业态。

(四)深入实施重大项目落地工程。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推进全链条项目建设攻坚行动,以项目增后劲、提质量、促跨越。高质量谋划目。聚焦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精准研判国家、省、市政策导向,每年动态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夯根基、提质效的重大项目。高质量招引项目。围绕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招商大使作用,突出投资强度、亩均收益,力争到2025年完成新签约重点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额150亿元以上。高质量推进项目。按照“总指挥部+分指挥部+专班”工作机制,强化月调度、季拉练、年考核,推动项目快建设、快产出、快见效。高质量服务项目。深化项目建设“先建后验”改革,完善“双千”服务机制,强化政策帮扶和产业引导,着力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问题。

(五)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巩固长江禁捕成果,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夏浴湖等重点湖泊和小流域、小微水体治理,到2025年,实现90%以上重点水体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开展“绿满西塞”行动,构建沿江十里绿色长廊、环湖生态湿地、沿山绿色生态园等三大生态廊道。巩固提升辖区污染物减排成果,严控二氧化硫、PM2.5、PM10等污染物排放。开展“双碳”行动,落实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12)项目盲目发展,鼓励企业节能降耗,走内涵式绿色发展之路。

(六)深入实施城乡面貌提升工程。实施新一轮城市更新提质三年行动,补齐交通停车、文化休闲、便民服务等功能短板,构建“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13)。按照“五有”标准(14)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争创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推进黄石大道、沿湖路和环湖路沿线建筑修缮,实施主要节点美化亮化,完成飞娥山公园建设和中窑江滩公园提升项目。探索新棚改模式,实施源建里、枣子山、月亮山等地块棚改项目。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完成环卫绿化市场化改革,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打造“最干净城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美丽乡村三年攻坚两年提升行动,打造全省城郊乡村振兴样板区。构建“一主两带三依托”(15)产业发展体系,完成河口镇保留村湾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夏浴湖湿地公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施道仕古镇、牯牛洲翡翠湖等一批文旅项目,推进黄荆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西塞山创建4A级风景名胜区

(七)深入实施民生福祉改善工程。落实“双减”(16)政策,深化“五项管理”(17),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教育强区,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新建及改扩建李家坊小学、闸口小学、黄石十中等一批中小学,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以上,新增学位2500个。完善“片区医生”(18)服务机制,实施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以上。建成“无欠薪”城区。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覆盖率90%以上,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80%以上。统筹城乡保障,实施精准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实施危房改造三年行动,实现C级危房全修缮、D级危房全消除。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800套以上。扎实推进“三馆一中心”(19)建设,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加强基层协商议事平台建设,提升议事决策效能。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再夺“长安杯”。做强区属投融资平台,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建成牧羊湖、河口消防站。强化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制”(20),落实“三管三必须”(21)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八)深入实施行政效能优化工程。坚持法治思维,健全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完善“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以作风提升、效能提速推进务实高效政府建设。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全力锻造有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和营商环境投诉维权机制,“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更大力度推进“四办”(22)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全面落实区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班子扬帆再起航、续写新篇章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对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各项约束性指标力争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升级

工业底盘。持续提升特钢产业首位度,推进大冶特殊钢焦化项目建成投产,完成特冶锻造三期交地并启动建设。全力服务大冶特殊钢亚临界燃汽综合利用、西塞电厂节能循环技术改造、振华化学铬盐绿色清洁生产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二次革命”(23),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支持化工园内企业做精做优,实现高产低排。做强做优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支持元祥、荣盛等传统模具企业转型升级,指导模具钢集团规范运行。盘活兴鑫钢渣、格茵木业等一批停产企业,实现资产再利用。

做优创新环境。全面落实“创新十条”(24),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加快推进3D视觉测量技术与服务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全覆盖。支持中小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行业关键前沿技术研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专精特新”(25)企业2-3家,孵化成果1-2项,申报发明专利300项以上。加强与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黄石特钢人才职业培训学校合作,订单式培养一批特钢专业技能人才。借力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优势,推进人才离岸孵化,逐步形成“研发在外地、应用在本地”创新格局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做实园区建设。建成省道315、新港北延辅道、王家山路、王家山中路、盐田港1号、2号路等新区主次干道,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水、电、气、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山南铁路大冶特殊钢复线工程,力争将临港新区110kv高压铁塔纳入省级电网改造,完成王家山等项目地块杆线迁移,确保重点项目“零障碍”施工。完成私房征收300户、企业征收15家。全力服务盐田港长江总部建设,黄石二中滨江校区顺利开学,启动8号地块商业开发建设,完成6号、7号地块商业开发前期规划设计。

块状经济。以街道为主体,加快培育形成“一街一品”块状经济生态启动实施大智路商圈综合改造项目,引入一批“首店”和“老字号店”,引导形成“白天可购、夜晚可娱”的中高端消费市场,打造全市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商贸区。完成上窑商圈综合改造工程,支持上窑特色小商品市场、财富广场做大做强,持续办好商贸节,启动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打造鄂东南最受欢迎的商贸集散服务中心。着力推进磁湖南岸总部经济项目建设,引进生活服务类、教育类、餐饮休闲类经济体,打造教育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改造升级金洋特钢交易总部,招引一批企业入驻,打造特钢交易中心。加快总部2号招商,引入驻企业10家以上。

(二)持之以恒抓实项目建设

精细谋划项目。紧盯国家和省级政策动向,对全区项目储备库进行再梳理再优化,围绕园区基础设施提升、长江大保护、城市更新、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领域包装策划一批项目,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力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电子信息产业园、风电产业园、黄石智慧科技实验中心等项目纳入中央、省级年度投资计划。

精准招引项目。紧扣特钢及延伸加工、电子信息配套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用好招商顾问、招商大使资源,强力推进高位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和活动招商。全年力争完成新签约落户重点项目20个以上,其中新签约特钢产业链项目12个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总投资50亿元以上。

精心推动项目。持续推进全链条项目建设攻坚行动,紧盯省、市级重点项目和列入区级清单的116个重点项目,完善“指挥部+专班”项目推进机制,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持续掀起项目攻坚高潮。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15个以上,项目开工率90%以上,新投产产业项目12个以上。快启动工业集中区建设,风电产业园完成10万平方米厂房建设,飞沃新能源等项目入驻发展;天新特钢产业园完成6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入驻企业10家以上;创发电子信息产业园完成7.5万平方米厂房建设。永凯科技、川冶新材料、万祥二期等一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李家坊5号等15个地块完成土地出让。

(三)久久为功做优城乡建管

加快城市更新。启动实施花园路、水机路、京华路、马家嘴、王家湾、叶家塘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启动和平街历史街区修缮和王家湾、四门特色街区改造项目。启动实施磁湖南岸1号、3号快捷路建设和王家湾路、联合村路微循环项目。加大违建拆除力度,扎实推进“金湾秀带”(26)项目,同步实施黄石大道、沿湖路和环湖路建筑修缮,将“工业锈带”打造成“生活秀带”。实施沿山居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源建里、枣子山、吴家湾地块商业棚改。

加力乡村振兴。实施莲花大道、猫矶港路等道路改扩建工程,启动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环夏浴湖、栗子湖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农旅项目,打造凉山、新港2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开展村庄“三清三改”(27)行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保留村庄污水管网工程。

加强城市管理。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建立区、街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指挥和信息化网络调度管理平台。有序推进环卫绿化市场化改革,完善城管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背街小巷长效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十乱”(28)整治,进一步巩固创文、创卫成果。新建一批停车场,严控占挖道行为,确保城区交通畅通。新增一批便民服务点,完善“十五分钟”生活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四)千方百计护好生态环境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保护。压实河(湖)长责任制,巩固沿江岸线整治、生态复绿、长江禁捕、禁养禁牧和开山塘口生态修复治理成果,持续抓好长江沿线乡村绿化美化和沿江沿湖生态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公益林、生态林管护机制。实施河口生态廊道二期工程高质量完成夏浴湖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启动实施清洁型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夏浴湖环湖步道。加快推进5家开山塘口底盘部分复垦项目,服务好华新水泥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入江排口规范治理,启动许家湾、联合村、叶家塘等沿山私房污水管网改造,开展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混接、错接、漏接及老化破损管网更新修复。完成磁湖水系二三级污水管网敷设10公里以上。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汽车尾气管控,持续推进企业超低排放,实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中有升。强化工业固废监管,加强出让地块土地污染检测,确保建设用地安全。扎实做好中央、省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格实施“三线一单”(29)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定“双碳”行动方案,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严控“两高”项目准入,严格新上项目节能审查,支持西塞山工业园区创建绿色工业园区。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双控”目标。强化乱采滥挖动态巡查排查,打造沿江“山美、水清、岸绿、环境优”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带。全年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街道(乡镇)1个以上,生态文明示范社区(村)5个以上。

(五)凝心聚力大力改善民生

全力发展社会事业。常态化精准化开展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序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强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启动教育集团化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龚家巷小学改扩建和黄石十中校园整体改造工程,启动闸口小学、十七中、十六中滨江校区等改扩建项目。深化全区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医养结合、托幼服务等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启动实施澄月、西塞、黄思湾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建设社区科普e站3家、科普公园1个。

全力做好民生保障。突出抓好失地农民、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长10%。全面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建立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加大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力度,构建“8+1”社会救助体系(30)。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医保基金监督管理。一案一策推动中窑湾A6C7、上窑B10-1、环湖路22号等涉房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启动实施危房改造三年行动,改造C、D级危房500户以上,分配保障性租赁住房200套以上。落实拥军优属政策,提高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水平。

全力提升治理水平。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推进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网格)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行。加强“雪亮工程”(31)“安防智慧小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整治黄赌毒、食药环等重点领域违法犯罪。推进区应急防汛指挥中心、安全生产实时监控平台建设,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救援演练,提升群众安全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现“两无一降”(32)目标。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六)毫不懈怠加强政府建设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做到政令畅通、执行有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机制,强化行政执法制约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切实提高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效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力。

始终坚持务实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民生所需、解决民生难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建立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登记许可新模式。启动实施涉企案件现场立案,执行案件繁简分离先行试点。深入开展“双千”服务,着力破解审批办证、融资贷款、产业创新等难题。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服务市场主体发展。

始终坚持廉洁从政。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监督,严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各位代表,说一千不如干一件,政府工作重在落实。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下一心、狠抓落实,为加快建成繁荣宜居和谐的现代化特钢之城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金湾工程:是指根据西塞山区湾子多的特点,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2)四好农村路:指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3)全面改薄:指的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4)长安杯:即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奖项,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管理水平、和谐社会建设成果等。获得参评资格的单位,必须连续三届(每4年为一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5)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6)双碳、双控:双碳指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双控指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

(7)依托江、立足钢、对接港:2020年12月,区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西塞山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是:依托江,护好长江水;立足钢,吃好特钢饭;对接港,打好临港牌。

(8)五个示范:2021年8月,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提出黄石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在创新协同、产业协作、交通互联、开放流通、市场融合五个方面作示范,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湖北对外开放新高地、鄂东区域性消费中心。

(9)1+3+N特色产业体系:指的是以特钢为龙头,电子信息、医药化工、临港总部为重点,总部经济、块状经济等产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

(10)五个中心:指的是特钢产品研发、物流、交易、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训。

(11)两极多点:两级指西塞山工业园区、磁湖黄荆山文旅新区,多点指东南西北中各区域发展。

(12)两高:指高污染、高能耗。

(13)15分钟便民生活圈:指以居住区为圆点,步行15分钟就有基本的购物、生活、休闲健身、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一个圆形居住中心。

(14)五有标准:指有完善房屋设施、有整洁居住环境、有优良配套服务、有特色主题文化、有长效管理机制。

(15)一主两带三依托:一主即以城郊型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主导方向,支持新港村、凉山村加快建成都市城郊田园综合体。两带即重点打造沿江旅游观光带和环夏浴湖、栗子湖休闲农业体验带。三依托即依托农业传统优势,培育新港荷花、凉山福柑、河口螃蟹等地理标识品牌,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化精品化农旅新业态发展;依托特钢产业优势和辐射效应,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型配套产业群;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挖掘西塞山、牯牛洲等自然文化资源,办好“一会三节”,大力发展城郊乡村旅游,引爆乡村旅游市场。

(16)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7)五项管理:指的是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

(18)片区医生:一种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就是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触角伸向每户家庭,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9)三馆一中心:三馆即文化馆、图书馆、非遗民俗展示馆,一中心即全民健身中心。

(20)三个责任制:指的是政府督促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21)三管三必须:指的是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22)四办:即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

(23)二次革命:指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

(24)创新十条:指的是黄石市出台的支持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四新”经济发展研发平台建设“双创”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等十个方面的优惠政策。

(25)专精特新: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通过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26)金湾秀带:金湾是指根据西塞山区湾子多的特点,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秀带是指通过实施黄石大道二门至170桥段沿线房屋、道路、景观综合整治工程

(27)三清三改:三清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即改水、改厕、改路。

(28)十乱:指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停乱放现象。

(29)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30)8+1社会救助体系:指的是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与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

(31)雪亮工程: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32)两无一降:两无即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降即一般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总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