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11-11-23 00:00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2007年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积极应对冰冻雨雪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和考验,圆满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过去五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再上台阶。2011年元—10月,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17.7%,预计全年完成132亿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5%;区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33.5%,预计全年完成13.5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财政收入5.9 亿元,同比增长35.2%,预计全年完成6.7亿元,是2006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40.4%,预计全年完成3.9亿元,是2006年的3.9倍,年均增长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同比增长65%,预计全年完成80亿元,是2006年的3.8倍,年均增长3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61%,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95%。地方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均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指标综合考核排名连续三年保持全市前列,地方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连续四年列全省第一。
        ——过去五年,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发展后劲日益增强。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完成了4平方公里核心区地形测绘,基础设施专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评估相继通过评审。累计投入10.2 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河西大道、新洲路等主次干道建成通车,供电、供水、供气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启动,西塞一期还建楼6栋432户全部入住,西塞二期、三期和河口一期还建楼工程按进度推进。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共计征地3160亩,拆除房屋548户、12.4万平方米。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五年来,共引进项目51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亿元以上项目18个,完成了新冶钢特钢升级改造和电厂二期等一批市级重点项目建设,460钢管、273钢管、格茵木塑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2010年西塞山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列全省130个省级园区第15位。
        ——过去五年,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完成黄思湾隧道改造、李家坊隧道二期建设和黄石大道东段、湖滨路等主次干道刷黑工程,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02公里,改造背街小巷道路近8万平方米。城郊10路、30路公交车投入运行,困扰河西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建成东屏巷、磁湖等8个“127”社区,一批“农改超”市场先后投入使用,新建和改建一批环卫设施。筹资近40亿元,实施了东风路、联合村、中窑湾等28处旧城改造,启动了飞蛾山、周家巷等5处棚户区改造工程,拆迁面积近18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面积300多万平方米。以“双迎”活动为契机,投入2000万元,实施“洁绿亮美”四化工程建设,完成颐阳路、沿湖路等6条主次干道绿化工程,建成20个小游园、小森林和小广场,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49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完成了黄石大道和环磁湖沿线楼宇立面整治及亮化工程,“双迎”工作综合考核列全市第二、城区第一。投资4000万元的板岩山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全面实施了黄荆山北麓13个开山塘口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园详规通过评审,龙泉湖苗木花卉基地基本建成。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获批,编制了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委托新冶钢公司对西塞山风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
        ——过去五年,民生保障扎实开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投入300多万元,开展“六街一园”创业街(园)建设,创建市级创业示范街2条,创建信用社区23个,发放创业贷款3000余万元,扶持各类创业人员1742人,带动就业7032人,申请开发公益性岗位2599个,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逐年提高,1.6万名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1.3亿元。率先在全省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率达99.7%,列全省第一。出台并实施了《西塞山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管理暂行办法》,河口、西塞地区符合条件的1800多名被征地农民,享受新农保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待遇双重保障。新建保障性住房755套,累计发放住房补贴486万元。全面启动了城乡贫困群众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和城乡贫困群众临时救助制度,累计救助5058人次,发放救助金1010万元。完成195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制面达98%,安置职工2.5万人,占安置职工总数的98%。五年来,筹资1.3亿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基础设施改善等一批群众关心的实事41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0元,比2006年增加695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 元,比2006年增加2630元,年均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
        ——过去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局面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全市率先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教师交流工作,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投入4000万元,拆除D级危房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3.1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药物平均降价幅度达45%。投入880万元,新建和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农村卫生室11个。全区16个行政村全部实行新农合政策,参加农民2.5万人,参合率97.2%。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2‰,出生人口性别比107.6,人口和计生指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计生工作获“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筹资890万元,新建和改建了22个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省创建和谐社区先进城区”。投入600万元,建成登山步道2条、文化广场7个、社区健身路径30套、社区文化室21个、农家书屋16个,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区”。双拥工作获“全国模范城区”。残疾人服务工作获全省先进城区。“五五”普法全面完成,被评为“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先进城区”。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得到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和消防隐患整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调处化解各类信访积案244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平安城区”,2009年被中央授予“全国综治工作先进集体”。“西塞神舟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去五年,民主法治进程加快,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出台了《政府工作规则》、《政府常务会议管理规定》和《政府投资工程中介组织审计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加强法律法规学习,聘请法律顾问,严格执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积极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率先在全市开展电子政务试点。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3件,满意率达95%;政协委员提案237件,满意率达98%。注重提高行政效能,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镇街和政府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坚持廉洁从政,抓好政府班子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
        此外,统计、物价、科普、档案、人防、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青年、老龄工作等其他社会事业及防震减灾、人民武装、预备役部队建设等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得实惠较多的五年。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来西塞山投资创业的企业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首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中央和省、市精神与我区实际相结合,发挥优势,求真务实,不断探索特色发展之路。五年来,尽管我们经受了冰冻雨雪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冲击,但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战略部署,结合区情特点,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争一流、创特色”的要求,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狠抓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三大战略”,有效增强了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敢为人先,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构建适应城区发展的体制机制。五年来,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我们成立西塞山工业园区,并于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我们成立西塞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各种途径融资近亿元。为推进园区发展,我们千方百计争政策,想方设法引项目,齐心协力建园区,初步实现了河西地区从城郊乡村向现代工业园区的转变,实现了老工矿城区向工业强区的转变,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以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夯实和谐城区基础。五年来,面对全区八万下岗职工的安置,面对老城区基础设施薄弱,面对大量的民生保障和巨大的维稳压力,我们迎难而上,科学应对,率先争取实施新农保、新医改和棚户区改造试点,率先开展创业型城区和平安城区创建,率先建立源头维稳机制,最终度过了一道道难关,赢得了一次次胜利。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区域竞争压力加大。就全市而言,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全市居中,区域经济发展处在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关头,尤其是西塞山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与周边园区相距较大,制约园区发展的融资难、征地难、拆迁难等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业园区已到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慢进难以自保的地步。二是经济转型任务艰巨。作为老工业城区,我区传统工业比重大,竞争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较重,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如何加快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市深度开发,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随着今后五年园区建设和城市开发的加快,在实施项目建设、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市政工程等方面,表现出的矛盾将会更加复杂。如何有效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创新房屋征收模式,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壮大经济总量、促进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根据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大产业的承载区、大园区的先行区、大城市的提升区”的功能定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深化实施“三大战略”,加快推进“五区建设”,努力实现西塞山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确保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同类城区前列。
        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主法治不断进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16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定目标范围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指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紧紧围绕建设“中部特钢聚集区”,推动产业跨越发展,打造千亿元特钢产业。根据全省“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千亿元产业接续计划”和全市“打造千亿元黑色金属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未来五年,我们将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理念,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以特钢及延伸加工为龙头,以机械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现代物流等为支柱的特钢产业体系。力争到2016年,特钢及延伸加工产值700亿元以上,到“十三五”末过千亿元。
        支持新冶钢做大做强。全力服务新冶钢,及时协调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支持新冶钢实施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发展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钢品种和替代进口特钢新产品,发展壮大特钢棒线材、无缝钢管、特冶锻造三大产品集群。着力推进新型高温合金材料、中厚壁无缝钢管、高速铁路用钢、锚链钢和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所需关键部位特钢产品的开发生产。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冶钢实现销售收入过500亿元,建成全国特钢产品的制造基地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基地,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钢企业。
        延长特钢产业链条。围绕特钢延伸加工产业,引导发展特钢上下游配套产业,进一步拉长特钢产业链条。依托新冶钢产品和市场优势,加快发展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模具钢和模具等延伸加工的高端产品。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模具企业进入新材料领域,不断提高特钢延伸加工产业的竞争优势。力争到2016年,特钢延伸加工产值达200亿元,到“十三五”末实现500亿元以上。
        积极发展特钢物流业。依托特钢及延伸加工主导产业,鼓励多元投资主体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专业市场和原辅材料配送中心。搭建新型物流交易平台,培育发展生产性物流业和港口物流业。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技术研发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发展配套服务业。
        (二)紧紧围绕建设“沿江开发先行区”,推进园区突破性发展,建设千亿元特色园区。主动对接黄金山新区和棋盘洲新港物流园区,着力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工业崛起的主战场、优势产业的聚集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力争到2016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实现700亿元以上,到“十三五”中期过千亿元,其中特钢及延伸加工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扩充修编园区规划。按照“高起点定位、集群式发展、产业链延伸、专业化分工”的思路,实施“东拓西扩”战略,合理设置不同产业功能区,修订编制千亿元特色园区发展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力争到2016年,园区规划面积扩展到30平方公里以上,新增开发土地面积1万亩以上。
        破解园区融资难题。按照建设一流园区的目标,创新园区投资开发建设思路,构建银、政、企合作共赢的多方位融资平台。发挥区投资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加快土地收储,加强与金融单位对接,努力扩大融资规模。合理运用民间资本,对条件成熟的项目采取BT、BOT建设等方式,着力破解园区开发建设融资难题。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园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道路和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征地拆迁和还建小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内金融、购物、医疗、教育、餐饮、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重视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一批绿色小区和园林式工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特钢及延伸加工产业为主攻方向,整合招商资源,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和激励机制,推进产业集群招商,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支撑园区发展。大力实施“规模企业倍增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医药、化工等行业骨干企业股改上市,力争到2016年,上市企业3家以上。
     (三)紧紧围绕建设“城市提升示范区”,推进棚户区改造,建设城市中心商贸区。抢抓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机遇,改变群众居住环境,完善城区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建设中心商贸区,成为全市商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力推进棚户区和旧城改造。按照“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形成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区联动、多方参与,先建后拆、妥善安置”的原则,探索建立房屋征收新模式。按照每年完成5—10个改造项目的进度,力争到2016年,完成全区15个片区、52个项目的棚改任务,基本解决老城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全面推进中心商贸区建设。坚持把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与建设特色街区、发展城市服务业相结合,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通过引进武商集团、海泰集团等战略伙伴,把东风路至交通局地段打造成黄石精品名牌购物中心。通过引进大品牌、大商家,加快开发磁湖南岸,建设一批高档商务楼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通过加快上窑商贸区综合改造和青龙阁综合整治开发,促其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市场。通过扩大建设“六街一园”,使其成为各具特色的商业街。通过整合辖区大型市场和商场的货物运输仓储资源,扶持发展现代物流业,创立区域性物流品牌。力争到2016年,全区大型商贸企业和专业市场12个以上,带动从业商户1万户以上。
        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拉开城区道路框架,加快推进城区主次干道更新改造和城市排渍设施改造。规划建设长江沿江公路、黄荆山沿山公路、月亮山隧道和黄思湾隧道二期工程。提升公用设施配套水平,新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和城市公厕,升级改造一批农贸市场,新建一批停车场,新增一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区和社区,力争三年内所有社区服务场所全部达标。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为总抓手,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彻底解决老城区脏、乱、差现象。
         全力推进河西新区建设。依托西塞山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结合黄石东进战略,按照集聚商气、集结人气的要求,加快园区集中还建进度,高标准建设河口、西塞中心区,力争达到3—5万人中心集镇规模。以建设千亿元特色园区为载体,编制新区商业规划,培育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消费、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服务业,推动发展一批农产品、特钢产品、模具钢产品和医药化工产品等区域性专业市场,使新区成为服务园区和发展现代商贸的重点区域。
       (四)紧紧围绕建设“都市生态休闲区”,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唱响西塞山文化旅游品牌。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未来五年,我们将深入挖掘西塞山文化内涵,以工业游、生态游、休闲游和观光游为重点,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化和旅游市场化。力争到2016年,基本形成“西塞名山、神舟名会、钢铁名城”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使文化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繁荣文化产业。依托我区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繁荣昌盛的民间文化,推进世界级非遗项目--西塞神舟会的保护开发,将西塞山历史文化与神舟民俗文化相融合,规划建设道士洑盐店街古镇。依托我区积淀深厚的工业文明,整体推进新冶钢展览馆、博物馆和汉冶萍遗址建设,打造全省工业文化旅游新亮点。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或改造一批文化场所和体育场所,定期开展全区性文体活动。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修订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探索建立旅游业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市场开发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快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其建设成为城市户外健身、假日休闲的理想地。全力支持西塞山风景区规划建设,力争到2016年,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沿路、沿江、沿山、沿湖景观带和生态长廊建设,不断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沿路重点建设黄石大道以北、河西大道、沿湖路等绿化工程;沿江重点实施江滩公园二期、长江堤防生态保护林工程;沿山重点推进黄荆山北麓开山塘口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沿湖重点建设磁湖东南片十里景观带、磁湖南岸绿化景观带和李家坊湿地公园。力争到2016年,城市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
        加快现代农业园建设。抓住国家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有利时机,实施龙泉湖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加快土地流转和山林开发,引导居民向城镇集中,推进农业发展向项目集中、项目建设向生态休闲产业集中,引进一批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加快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集约化方向发展。
        (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区”,推进和谐城区创建,实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力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使未来五年成为全区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成为全区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的五年。
        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完善社会管理互动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整合街道和部门资源,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管理层级,扩大社区服务功能,探索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推进警务改革,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政企共建模式,支持辖区单位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鼓励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探索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完善公共服务。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拓宽便民服务渠道。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扩大创业扶持范围,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创业就业,5年内实现就业再就业3万人。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健全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济和慈善救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统一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到2016年,全面完成学校危旧房改造,创建1—2所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2—3所市级示范公办幼儿园。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力争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0%以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继续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药品零差价销售,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均等化。
       提升市民素质。全面实施“六五普法”和法治西塞山创建活动,引导市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经常性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乡村文明建设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开展文明市民评选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争创省级文明城区。
        三、2012年政府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班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奋发努力,为实现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发展工业经济,做大经济总量。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编制完成千亿元特钢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强政企联合招商和专业招商,引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实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带动力强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发展特钢延伸产业。深入开展政企合作,启动与新冶钢共建1000亩特钢延伸产业园建设,重点实施新冶钢动车配件项目。完成460项目外扩征地拆迁,服务好东钢搬迁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特钢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力强的特钢延伸加工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特钢延伸加工项目5个以上。发展生产性物流业,重点做好特钢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引导模具品牌企业抱团进驻,推进三冶模具、立盛模具等项目建设。促进浩运钢管、同力电子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阳光机械二期、冶钢汽车钢板弹簧二期开工建设。
         培育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支持华新水泥装备、中石机电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现有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发展专业化协作,形成围绕整机产品开发生产的协作配套和延伸生产体系。加快中石机电搬迁改造项目建设,推进华鸿环保设备项目建成投产。
        做大做强医药化工产业。支持振华化工公司股改上市,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能力,实现全国行业龙头企业的目标。支持芳通药业公司开发推广新产品,加快二期项目建设,建成全国知名的医药中间体及清洁皂素生产企业。
        支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继续开展政企、银企、校企“三个对接”,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争取省市技改贴息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项目融资对接,推动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优化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难题。加强校企对接,推进职业培训、创业教育进校园活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全力以赴推进园区建设,优化发展平台。按照建设千亿元特色园区发展战略,修订园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拓宽融资渠道,竭力打造项目发展平台。
        完善园区规划。启动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扩充现有园区规划区域,将园区规划面积由原来22.3平方公里扩充到30平方公里以上。通过园区扩张和产业支撑,争取特钢及延伸加工产业进入全省“千亿元产业接续计划”,西塞山工业园区进入全省“千亿元特色产业园区培育计划”,成为全市“打造千亿元黑色金属产业集群”的重点扶持园区。
        改善基础条件。力争2012年,园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完善河西路、大棋路和三园路配套设施及绿化工程建设,启动中宏路、经4路等6条区间道路建设。启动园区综合管网规划编制。完成西塞水厂管网铺设及一期供水工程。完成河口污水处理厂征地拆迁,启动排污管网铺设和厂房建设。做好供气、供热主管道铺设工程。争取公租房建设试点政策,加快还建工程建设,实施西塞二期4栋2.2万平方米、三期6栋2.3万平方米和河口一期7栋5.8万平方米还建楼建设,启动西塞四期、河口二期还建楼建设。加大园区违章建筑、违规用地查处力度,完善违控日常监管和风险保证金制度。
        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金融单位对接,争取融资2亿元以上。加快老城区和河西中心区土地收储,力争经营收入5000万元以上。鼓励村级将集体土地补偿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园区配套服务设施,盘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土地指标,盘活存量土地,缓解项目用地难题。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争取将园区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园区税收分成和土地出让金列支等市级政策落实,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到园区建设和发展上来。
        (三)多措并举优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区形象。2012年,我市将举办第二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国际乒乓节,我们将以新“双迎”活动为契机,以推动中心商贸区建设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与城市开发,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实现旧城改造与商贸发展齐头并进,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品位和档次。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中心商贸区建设,启动交通局地块武商集团现代商业城开发建设,完成东风路大上海广场招商和开业运行。引进大财团、大集团,加快磁湖南岸综合开发,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区。对接上窑商贸区,推进盛典广场商业街建设,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小商品市场。通过延伸“六街一园”创业街建设,扩大商业网点规模,走“一街一品”特色发展之路。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双迎”,加快城建类50个项目分解实施。重点做好黄石大道(工人村—西塞)、沿湖路、湖滨东路立面整治工程;配合实施磁湖东南岸及南岸景观带、河西大道景观一期工程。协助做好环湖南路、磁湖南岸游览道路及景观桥、河西大道等刷黑改造及江滩公园二期综合整治工程。完善黄石大道和磁湖南岸沿线亮化带设施。推动社区绿化、社会绿化工作,完成辖区主次干道见缝插绿、见空布绿等工程,新增绿地面积58万平方米。围绕便民利民,继续实施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排洪港改造、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和路灯安装工程。
        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公众支持”的棚改模式,成立区政府房屋征收机构,规范房屋征收行为。重点实施一门文化广场、十三排、交通局地块、飞云街、联合村二期、胡家湾等6 处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十三排、交通局地块房屋征收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总拆迁量的60%以上。稳步推进黄思湾片区旧城改造步伐。争取省市保障性住房政策,重点做好河口新区公租房、李家坊还建点廉租房和一门桐厂地块经济适用房建设。
        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形成城市管理“责任全覆盖、工作无缝隙、管理全天候”的大格局,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管理向常态管理转变。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严管”的思路,加大城区主次干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突出抓好24条主次干道、62条背街小巷及社区环卫保洁,打一场城市洁化的翻身仗。力争新“双迎”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加快推进黄荆山北麓10个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确保上半年全线完工。启动青龙阁边坡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板岩山治理后期植被恢复和排洪设施改造工程。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防控体系,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区避让演练活动。
        (四)抢抓机遇发展文化旅游,增强城区特色。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为动力,加快西塞神舟会保护开发和西塞山风景区建设,推动群众性文体事业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新进步。
        加快发展基层公共文化。编制西塞山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西塞山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争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出台扶持、指导广场文化活动政策,适时组织比赛、评比活动,支持各街道、社区开展“天天跳、周周唱、月月演”等品牌创建活动,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热心参与、开心享受、自我教育的平台,打造社区广场文化品牌。逐步改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全年改造升级体育场所1个,建设游览健身步道1条、高标准文化站1个、社区文化室10个、农村文化活动室8个。
        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采取“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方式,探索建立多元化开发机制,加快旅游项目包装申报和立项,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研发和旅游项目建设,推出1—2种具有西塞山特色的旅游产品。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民间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原则,推进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推进旅游重点设施建设。加快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配套,投资300万元,完成电视发射塔至郭家垱景观路、月亮山观景平台、跑马场休闲中心建设和黄荆山公园上山道路改造等项目。配合做好李家坊湿地公园建设。协助新冶钢做好西塞山景区大门和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前期工作,支持新冶钢汉冶萍遗址扩规改造和西总门恢复重建工作。加大西塞神舟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策划和组织好“神舟出宫”活动。
        (五)坚持不懈实施民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将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努力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六街一园”延伸建设,多途径创造就业岗位,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多方面扶持创业带就业。巩固新农保试点成果,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确保参保率达95%以上。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继续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切实做好特困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实行村干部基本工资财政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督促企业加强环保治理。继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消防隐患整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配合警务改革,从严从紧强化社会面管控,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完成十六中一期、二十一中校园改造工程,启动东风路、枣子山两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深化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积极推进生育文明建设,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长效管理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推行政事分开。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意识。认真落实老干部各项政策。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建设。强化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启动“六五”普法。完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创新社会治安管理防控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创新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更加方便解决群众诉求,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创新流动人口、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体系,体现服务为先的理念,及时为他们解决生活难题。创新社会管理队伍体系,整合基层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各类志愿者服务组织,构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平台。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启动村改居和社区整合工作,实现社区资源最大化和社区功能的完整化。结合农村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和城区棚户区改造,探索建立征地拆迁和房屋征收新模式。实施电子政务进社区进农村工程。完成区行政服务中心和信访接待中心两个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各位代表,在努力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2012年我们将继续为民办好以下八件实事:(1)以“六街一园”延伸建设为重点,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800人,扶持创业500人,带动就业2600人,安排困难人员就业300人。(2)开工建设公租房600套,经济适用房2000套,廉租房400套。(3)完成柳家湾、凉山水库和龙泉湖部分堤段整险加固工程。(4)完成2处社区环境综合整治、1处农贸市场改造和2条排洪港改造工程,改造8条背街小巷道路,安装10条背街小巷路灯。(5)完成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成陈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6)创建“三化一服务”示范社区10个以上,完成1个街道文化站和10个社区文化室建设。(7)实施西塞中学二期建设和河口中学、十中校园整体改造工程,完成电子白板“班班通”工程。(8)完成黄思湾和八泉两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未来五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进一步加强法律、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以勇于创新的精神突破难题。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赶超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在推进发展中寻求新突破,在加快发展中体现新举措,在跨越发展中开创新局面。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审视区情,善于把上级精神、外地经验同我区实际相结合,挖掘比较优势,走符合西塞山实际的发展之路。大力倡导敢闯、敢试、敢为的精神,积极破解前进中的新矛盾、新困难、新问题,争做克难攻坚的闯将,争做破解难题的先锋,努力破解融资难、项目落户难、征地拆迁难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破解各类民生难题,破解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不断克服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一次次新突破。
       (二)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投入工作。牢固树立“抢先一拍,领先一步”的机遇意识、“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忧患意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干事创业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追求,勇担发展重任,把握工作主动,善于自我超越,始终以一种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激情,忘我地投入工作,不断以坚韧的意志铸就发展的强势,推动我区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以更加顽强的拼搏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人民的事业和群众的福祉扛在肩、装于心,以强烈的责任信念和敬业精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在挑战自我中超越自我,在克服困难中成就大事,在战胜挑战中赢得发展。
        (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作风,求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完善政府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科学制定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注重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自觉把政府决策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把政府工作置于区委的领导之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狠抓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加强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坚持勤俭办事,精打细算,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增强发展后劲上,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西塞山美好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增添了科学发展的信心;西塞山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我们搭建了干事创业的舞台;西塞山人民的勤劳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奋勇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朝气,克难奋进、志在必得的勇气,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志气,团结一心,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全面完成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力推进“五区建设”,实现西塞山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