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克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96.92亿元,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91亿元,增长45.2%,增幅列全市城区第一;实际利用外资1150万美元,增长15%,总量列全市第一;外贸出口3.62亿美元,增长38.5%,总量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财政收入3.72亿元,增长23.3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6亿元,增长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2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4356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2%。与此同时,区政府承诺的九件实事均已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力度,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全面推行招商引资问责制度。创新招商方式,聘请招商顾问、招商代表,大力开展对江浙、闽粤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包省驻点招商,实现了招商引资新突破。全区共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实际到资15.36亿元。其中,竣工项目有华新水泥装备制造、锻压数控机床等16个工业项目和联合村、十五冶一期等5个旧城改造项目,在建项目有新冶钢460钢管、特钢升级、西塞山电厂二期、龙泉湖苗木花卉、中铁物流园等7个工农业项目和东风路、银湖月色等3个旧城改造项目,签约项目有阳光机械、扬子新型建材等3个项目,跟踪项目有宝地石油管道、正邦药业、船舶制造、绿可木业、芳通扩规等一批项目。市考核认定的“三个五”以上项目个数列全市城区第二。
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去年8月初,河西工业区被省政府批准筹建湖北西塞山工业园区。随即,我们迅速组织专班赴外地考察学习,制定了园区筹建工作计划,完成了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争取市政府成立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比照黄金山工业新区的相关政策,建立了园区建设每月工作例会制度。目前,西塞山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已获批准,大棋路建设顺利推进,猫矶港变电站竣工,河西地区排洪排涝设施进一步完善,西塞还建小区一期工程即将完工。
服务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我们紧紧围绕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全力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大棋路征地拆迁全面完成,新冶钢460、273钢管及特钢升级和西塞山电厂二期等项目征地拆迁基本完成,共拆除房屋470户14万平方米,搬迁企业30家。东风路旧城改造的拆迁进入尾声,共签订拆迁协议1610户,占拆迁总户数的96%。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二、三产业较快增长。钢铁、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建材、能源、纺织服装等六大支柱产业全年增幅超过20%,钢铁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辖区工业总产值完成212.88亿元,增长26.2%,其中,区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4.47亿元,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17亿元,增长30.8%,增幅列全市第一;规模以上企业突破50家,比上年净增9家。同时,传统商贸业得到提升,第三产业完成29.71亿元,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5亿元,增长20%。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苗木花卉、生猪养殖、水产品养殖等基地农业的带动作用增强,芦笋、湘莲、螃蟹等特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189.15万元的惠农政策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2.07亿元,增长3.24%。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争取上级支持技改项目21个。辖区8家企业成立了技术中心,15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博士后产业基地2家、高校实习基地8家。全区专利申请483件,增长67%,8项新技术产品通过国家鉴定,2项新技术产品获省科学进步三等奖。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3亿元,增长29.4%。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城区环境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累计投资2.5亿元,完成黄石大道东段一期刷黑、李家坊隧道绿化、花园路、水机路拓宽改造和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重点工程,实施了午阳路二期、颐阳小区路等12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改造旱厕13座,新建垃圾转运台2座。澄月岛等3个社区环境建设工程和郭家花园、登峰村、太子湾等居民改水工程全部完工。
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全年共实施金枣苑二期、银湖月色等19处旧城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其中,8处地块的改造已完成,竣工面积24万平方米;东风路、联合村等11处地块顺利推进。
生态城区建设得到加强。袁海湾社区、鑫宝小区等一批休闲广场相继建成,新增城市绿地4.2公顷。黄荆山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和建设性详规已通过审批。同时,严格执行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辖区振华、芳通等4家重点能耗企业实行了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关停了河口水泥厂。全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2%、2%,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0天。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推进“四城同创”。依法拆除违法建筑,集中整治占道经营,严格规范户外广告招牌,实施环磁湖南岸亮化工程,城区面貌明显改观。社区环卫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主次干道清扫保洁走在全市前列。
(四)加大和谐社会创建力度,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成功组织了迎奥运系列文体活动。完成龚家巷小学、马家嘴小学等5所学校教学楼和校园改造工程。课程改革全面深入,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扎实做好手足口病、血吸虫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人口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和谐社区建设顺利开展,大智路社区申报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
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城镇新增就业728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129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分别新增2791人、138人,完成214.34万元的社会保险征缴任务,劳动就业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5295户城低保和534户农低保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行,投入230万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2万农民,投入130多万元对城乡贫困群众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投入80多万元对辖区特困群体实施基本生活临时救助。新建经济适用房513套5.7万平方米,廉租房120套6000平方米。投入485万元免收全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2.3万名学生学杂费。78户雪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发放雪灾救济款93.5万元、救济粮17.5吨,向四川地震灾区募捐款物1121万元,对口支援西藏曲松县20万元。
平安建设进一步加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西塞山建设。进一步完善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工作机制,筹集50万元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主动化解了一大批历史遗留信访案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全年来信来访和重复信访人次分别下降27%和1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获全国平安城区称号,公开大接访活动在全国推广,信访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强化安全监管,开展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大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安全生产工作被评为全市优胜单位。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国防教育、双拥创建活动成效明显,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得到加强,残联工作创建成全省残疾人康复示范城区。此外,人事、审计、统计、国家安全、人防、仲裁、保密工作积极推进,文史、档案、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件、政协委员提案67件,办复率100%。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五五”普法有序开展,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政府系统源头治腐机制更加完善。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出台了《政府工作规则》,建立了政府重点工作专题推进机制。开展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主题教育活动,政府及其部门行政效能和机关作风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塞山区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是关键,唯有不断发展、加快发展,才能提升实力,有效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我们深刻认识到,统筹是重点,唯有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才能顺应时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深切感受到,为民是根本,唯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得到最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二、2009年政府工作
2009年是迎接建国、建市60周年和建区30周年的喜庆之年,是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全面实施和我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今年我们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还在加深,给我区大多数企业发展带来更大压力,长期形成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受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就业形势趋向严峻,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三是西塞山工业园区进入实质性建设,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征地拆迁任务更加繁重。四是园区建设投入资金和各类改善民生的政策性配套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增幅因金融危机放缓,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五是我区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灾害隐患多,治理任务十分艰巨,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严重困难,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当前,我们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需要抓住、用好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是前所未有。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等政策,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会;日益凸显的中部“板块效应”以及我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特色鲜明的区位优势,为我们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拓展了广阔空间;市委、市政府“三园一带”战略,为西塞山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历届区委、区政府“打基础、管长远”奠定的基础和全区干部群众思进取、谋发展、图崛起的决心、干劲,为我们积蓄了发展能量和精神动力。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从容应对、克难奋进,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省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机遇,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全市“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以迎接建国、建市六十周年和建区三十周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西塞山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和工作落实,努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2%,化学需氧量下降1%。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丰富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必须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任务,项目建设是第一抓手”的理念,强化“不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失职,抓不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不称职”的观念,努力形成“全区抓经济、重点抓投资、全民抓招商、具体抓项目”的良好招商氛围。坚持上下并举、内外结合,确保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以上,力争新上招商项目10个以上,其中5000万元项目5个以上。
对上争取投资。积极做好涉及我区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七大类58个国债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力争更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落户我区。集中力量抓好省市“两型社会”建设重点项目以及迎接建国建市六十周年、建区三十周年的“三迎”重点督办项目,按照“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倒排工期”的要求,加强协调服务,确保近两年总投资151.7亿元的26个“三迎”重大项目在我区的顺利实施。
对下广泛发动。动员全区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把主要时间、主要精力放到抓招商、促发展上来。组织全区各单位充分挖掘各自的闲置资产和存量资源,包装、策划成对外招商的项目,建立我区招商项目数据库和资源库,其中,重点对外推介特钢产业项目。引导和支持辖区重点骨干企业拿出优质资产、项目和产品,积极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进行对接,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技术,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对外突出重点。盯紧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城市圈等重点地区,依托特钢延伸加工、机械制造和医药化工等重点支柱产业,依靠招商代表、招商顾问等重点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围绕产业链延伸,开展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发挥现有客商和各地商会的作用,开展以商招商,着力建设一批产业核心企业和协作配套企业。主动加强与黄石籍在外人士的联系,开展亲情招商,诚邀一批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投资发展。整合政府网站资源,开展网上招商,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闽、粤、沪、浙、苏等沿海产业转移地区的小分队包片招商,组织6-8次适度规模的招商推介活动。
对内完善机制。进一步完善招商网络,加大与招商代表和招商顾问的联系,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界人士的联络,扩大招商渠道和范围。进一步加强项目的协调服务,坚持工业第一、产业第一、企业家第一的服务理念,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领导挂帅、专班跟踪洽谈、专人协调服务的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督办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项目建设月调度、季通报、年底结硬帐等制度,对单位责任人和项目包保责任人进行严格奖惩兑现。进一步健全招商成果评估体系,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力度落实对中介人的奖励。
(二)突出西塞山工业园区建设,搭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西塞山工业园区在全市的“三园一带”中位居中枢,向南对接黄金山工业新区,向东承接沿江经济带。根据市委、市政府“三大”战略部署,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起好步、三年大发展”的工作要求,把西塞山工业园区打造成工业为主、物流为辅、工贸结合的新型工业基地。
理顺管理机制。按照精简、高效、责权分明的原则,开展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制定园区“三定”方案,确定园区管理机构工作职能,落实机构和人员。明确区、管委会、镇街三级的职责分工,其中,区政府及区相关部门负责园区项目审批、土地收储交易、规划管理、投融资等方面工作;园区管委会负责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城管执法管理、“一站式”服务等方面工作;河口镇和西塞街道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性事务。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三园一带”的要求,依据园区控制性规划,重点编制园区产业发展和10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基础设施总体规划,制定河口新镇区、风波港特钢延伸加工园、西塞模具工业园、西塞中心区等起步区的建设性详规,完成主要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论证和本年度开工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审定,完成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新增项目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融资6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争取市级投入5亿元,实施园区内的供排水、主干道、天然气管网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组建工业园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筹资1亿元以上,用于4个起步区的征地拆迁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做好河西路与大棋路平交对接、河西路西塞段二期、大棋路等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建设物流大道、电厂东路、特钢延伸加工园内环路、模具工业园外环路、西塞及河口中心区内环路等4个起步区的区间道路。完成特钢延伸工业园、模具工业园的“三通一平”,配套建设河西路垃圾转运台、公厕等环卫设施,着手园区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加强园区内集体土地征用费的管理,引导失地农民将征地补偿款入股标准厂房、农贸市场等集体发展项目建设,参与收益分红,保障和维护失地农民长远利益。建立失地农民保障过渡性办法,完成石磊山村和道仕袱村“撤村建居”的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异地还建、集中还建”的原则,做好拆迁还建工作,完成西塞还建小区一期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启动西塞还建二期和河口还建一期工程建设。
(三)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坚持工业集群化、服务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六大支柱产业发展。以辖区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壮大六大支柱产业。按照产值突破200亿元的目标,依托新冶钢、中宏钢铁等骨干企业,抓好新冶钢特钢升级、钢管项目和中宏技改二期工程,支持汽车钢板弹簧、鑫强工贸、兴鑫钢渣等企业加快发展,积极筹建西塞模具工业园,引导锻造企业入园,跟踪上海宝地石油管道、福建造船等项目,形成钢铁产业集群。按照产值突破10亿元的目标,依托三环锻压、赛福摩擦等骨干企业,抓好锻压大型数控机床、华威输送机等竣工项目,壮大机械制造产业。按照产值突破10亿元的目标,依托华新水泥等骨干企业,抓好华新大型水泥机械制造、东大洋商品混凝土和即将开工的扬子新型建筑材料等项目,壮大建材产业。按照产值突破20亿元的目标,依托西塞山电厂、工矿集团等骨干企业,抓好西塞山电厂二期建设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壮大能源产业。按照产值突破10亿元的目标,依托振华化工、兴华生化、芳通药业等骨干企业,抓好芳通扩规搬迁和兴华生化、振华化工等技改项目,跟踪正邦药业、武汉有机等有意向投资的项目,壮大医药化工产业。按照产值突破5亿元的目标,依托华耀、凯富等龙头企业,支持其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壮大纺织服装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开发,整体推进”的思路,将长远发展和近期增长有机结合,编制完成全区旅游布局、业态、产品的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区营造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充分挖掘黄荆山秀美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资源,加快引入各类资本参与黄荆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公园接待中心和亭、台、廊、阁等景观设施,修建冯家垱至电视塔盘山公路和人行游览小道,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把黄荆山建设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AAAA级风景名胜区。加快推进西塞山公园的整体开发建设,全力支持新冶钢和工矿集团开发钢铁、煤炭等工业旅游。整合龙泉湖的千亩湘莲、百亩苗木花卉和牯牛洲江心洲天然沙滩等资源,开发乡村生态旅游。
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规范上窑商贸区经营秩序,使其成为鄂东南最大的品牌代理和小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结合旧城改造,引进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形成区域性商贸龙头企业;加快河口新镇区和中铁物流园等物流设施建设,支持鑫泰、鸿泰等交运物流企业发展,建设区域性生产资料物流中心和农产品交易中心;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社区服务业,在我区形成既有中央商务区,又有特色专业市场和各类社区便利店的多层次、多网络商贸格局。出台激励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力争引进建设1-2栋总部经济大楼。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培育一批新的带动型、示范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3000亩螃蟹养殖、500亩苗木花卉和无公害芦笋、芽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黄荆山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完成凉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河西地区泵站更新改造。
深入推进自主创新。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注重参与省市科技分工和科技项目争取,注重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建设,注重精品名牌的政策扶持,注重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科技三项经费重点支持落户西塞山工业园区进行扩规改造的机械、化工、生物医药、模具制造等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突出做好辖区兴华、振华等4家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节能减排任务。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重点做好兴华生化“小改大”等高效节能、环保和热电联产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着力抓好西塞山工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区及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项目建设,推动清洁生产和集约化发展。
(四)突出城市建设管理,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硬环境。以“四城同创”为载体,坚持“建管并重、以管促建、以建促管”的思路,开发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一批城市景观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区新形象。
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围绕“拆迁1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30万平方米,竣工10万平方米”的目标,加快编制胡家湾、十三排、太子湾、道仕袱等四大片区的棚户区改造规划,按照“政府主导、政策驱动、属地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根据所在地地质情况和基层组织的工作力度及居民群众的改造意愿,确定1-2个片区实施改造。同时,全面完成东风路拆迁工作和十五冶二期工程建设,做好磁湖南岸一期土地出让工作,实施枣子山、飞娥山等9处地块的开发。
完善基础设施。做好李家坊隧道复线、黄石大道东段刷黑二期等市政重点工程的拆迁和协调服务。完成背街小巷2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修复袁海湾、桃园村等8个社区因水改破损的区间路。清掏疏浚辖区12条排洪港,实施田家墩排洪港改造工程。改造、新建9所公厕。搬迁改造马家嘴、工人村农贸市场,新建花园西路农贸市场。实施黄石大道冶钢排洪港景观改造和磁湖南岸绿化工程,建设一批“小森林、小游园、小广场”城市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公顷。做好3个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逐步改善社区环境。
加强城市管理。将“四城同创”工作向近郊农村延伸,加强环境整治和清扫保洁工作。建立城市管理“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违章违法建筑查处“双线问责”制度,把责任分解落实到镇街和村(社区),从源头上控制违章违法建筑。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对河西地区土地、建筑物进行丈量、登记、造册,杜绝抢搭抢建等不良行为。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和监测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五)突出以人为本,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把科学发展的成效体现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体现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建设二十一中教学综合楼,完成十六中校园整体改造的规划设计,启动河口中学寄宿制学校二期工程建设。创新师资队伍培训机制,加强中小学校校长的培训工作,确保校长每3年轮训一次。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努力培养一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进一步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强化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承办好全市第八届街道老年运动会。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采取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增加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措施,努力帮助失业者实施创业。加强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对各类创业人士提供积极的服务和指导。积极做好农民工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引导他们就近就业、回归创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健全完善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确保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妥善安排群众生活。
加强社会管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健全社区功能,加强村(居)干部队伍建设,落实社区干部工资提标政策,强化村(居)务公开,严格村(居)财务管理。抓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转业军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认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坚持司法公正,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扎实做好“五五”普法和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统计、物价、民族、宗教、档案等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重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突出问题,认真排查化解涉法涉诉、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就业社保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西塞山建设,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力整治西塞山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建设工地、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做好黄思湾板岩山危岩体、青龙阁边坡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和关键时刻,最能检验各级政府的工作能力,最能体现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加强与政协的协商,扎实办好建议、提案。依法开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严厉查处行政执法环节的不作为、乱作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政务公开,完善政务信息发布制度,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探索决策论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强化服务意识。面对经济寒冬,切实增强发展信心和工作热情,转“危”为“机”。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完善和推进重点企业挂点服务制度,扎实开展“五了解、五帮扶”服务企业活动,即了解资金周转情况,帮助企业搞好银企对接;了解产品销售情况,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市场,搞好产销衔接;了解技术创新情况,帮助企业及时化解改造升级中的项目、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制约;了解职工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好职工的生活困难,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了解年度计划安排,帮助企业谋划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同时,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对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大开一路绿灯”。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服务领域,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网上服务。建立政府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短信平台,拓宽与市民联系渠道,定期对社会通报调查处理情况。
推进管理创新。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建立有利于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财政保障制度,财政支出重点向改善民生、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社会稳定、镇街基层等方面倾斜。推进企业改革,完成建材机械厂、日兴电子等8家无资产企业改制工作,认真解决好企业改制的历史遗留问题。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和经营自主权,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行社区环卫体制改革,提高保洁质量。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深化教师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根据“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完善激励机制,将目标管理由区直各部门向镇街延伸,健全政府目标责任管理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强化政务督查,全面推行重点工作推进机制,严格实行任务落实销号制和评判制,形成层层抓落实、事事要结帐的工作局面,进一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利益导向和考核导向。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举,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重点防治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领域的不正之风,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党政干部经济责任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行政纪律案件。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财政一般性支出,压缩行政开支预算10%,减少文山会海,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公务员的培训、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设一个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筹资8500万元实施政府八件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促进和谐城区建设。①投入2700万元,新建440套廉租房;改进与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新建650套经济适用房。②投入500万元,新建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以上。③投入240万元,改扩建八泉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④投入800万元,建设二十一中教学综合楼,完成十六中校园整体改造规划设计,启动河口中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公寓二期工程建设。⑤投入360万元,实施农村1.01万人安全饮水工程。⑥投入3000万元,实施黄石大道冶钢排洪港景观改造工程。⑦投入400万元,改造月亮山社区等背街小巷2万平方米。⑧投入500万元,搬迁改造马家嘴、工人村农贸市场,新建花园西路农贸市场。
各位代表,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工业强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和建区三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