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时间:2008-01-21 00:00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支持和监督下,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快。2007年,辖区生产总值完成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总量居全市城区第一,人均4762美元,列全市第一。辖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0.16亿元,增长14%,其中,辖区和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和24.2%。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1家,同比增加1家,税收过1000万元的企业6家,同比增加2家。财政收入3.0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5亿元,分别增长37.52%、34.92%,增幅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全市财源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8亿元,增长13%。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1元,增长17.74%。二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6亿元,增长21%。全区引进1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77个,实际到资18.26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1个,实际到资17.71亿元。“三个三”以上项目13个,凯富棉纺织、汽车钢板弹簧、锻压数控机床、华威输送机、振华无害化铬处理等6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中商八卦嘴购物广场、锦湖壹号、枫叶红美食休闲广场等4个商业项目建成开业。预计全年“三个三”以上项目的数量、质量继续走在全市前列。三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50万元的各类惠农政策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农业产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芦笋、菊苣、高产红薯、线包菇、白苓菇等特色农产品成功种植,水产、生猪、苗木花卉、湘莲等基地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4296元,增长11%。四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2亿元,增长15%;申请专利158件,增长41.07%,5项新技术新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申请专利、新技术应用均居全市第一。锻压数控机床、双峰电缆等10个产品获得国家、省名牌。我区被国家科技部首次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五是对外开放又有新突破。预计完成外贸出口2.5亿美元,增长24.2%。实际引进外资1182万美元,增幅全市第一,总量第二。

  ——河西工业区建设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规划和管理进一步完善。河西工业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已经完成,工业区内的控制性详规正在委托编制。制订了项目布点管理规定和土地管理规定,对“以租代征”污染重的小冶炼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关停、搬迁8家小冶炼、小锻造企业。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10.7公里长、40米宽的河西大道征地500亩、拆迁农房44户,确保了年内路基全线贯通。11.2公里长的大棋路汪棋段沿线124户农房的拆迁和520亩的征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部完成,路面建设正在紧张施工。西塞西路竣工通车。西塞自来水厂和河西污水处理厂正在规划定点,猫矶港变电站破土动工。三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成功办结3000多亩农用地的转用手续。政府筹资2000多万元完成525亩新增建设用地的征地报批工作,保证了今后新上项目用地需要。目前,工业区内正在实施新冶钢特钢升级、140和460特种钢管、西塞山电厂二期等投资规模在130亿元以上事关我区长远发展的大项目。特别是新冶钢140和460钢管项目立项后,我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基本完成156户5.6万平方米的拆迁和252亩的征地任务,启动了西塞山电厂二期114亩的征地和50户农房的拆迁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完成黄思湾隧道改造、黄厂街二期拓宽改造和颐阳路“刷黑”工程,改造总计2.5万平方米的张家湾、袁海湾等5条区间路,全区与黄石大道、沿湖路等主干道相连接的次干道全部改造完毕。黄思湾地区和黄荆山沿线居民改水工程基本完成,主干道天燃气管道铺设全面完工。二是旧城改造速度加快。完成财富广场、金谷名都等12个旧城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联合村、磁湖南岸、东风路等8个旧城改造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总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特别是东风路作为我市建市以来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拆迁签约1300户,占总拆迁户的80%,拆除房屋38栋,面积约8万平方米。14万平方米的拆迁还建楼已开工建设。三是生态城区建设得到加强。颐阳路、沿湖路景观绿化带及一批社区休闲广场相继建成,新增绿地面积5.6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2.16%。有11家企事业单位成为省、市卫生单位和园林式、花园式单位,一批小区成为省、市优秀住宅小区。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对振华化工等4家重点能耗企业实行了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对帅纶纸业等企业实施污染专项整改,关停了河口二水泥厂和龙山水泥厂,全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有不同程度下降,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9%。四是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推进“四城同创”。依法拆除违法建筑,集中整治占道经营,严格规范户外广告招牌,实施环磁湖南岸亮化工程,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加大了对主次干道、居民区的保洁力度,主次干道维护质量走在全市前列。五是旅游开发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黄石市首届“西塞神舟会”民俗文化节。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规划通过初审,总投资2100万元的索道旅游开发项目已经签约,河口1000亩苗木花卉休闲基地建成,牯牛洲生态旅游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规划论证。

  ——和谐社会建设力度加大,民生进一步改善。一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质量走在全市前列。扎实开展血吸虫、艾滋病防治工作,惠民门诊已经挂牌,区直3家医院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巩固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我区被列入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试点单位。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依法落实国防动员工作,我区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称号。二是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解决生活难问题上,全年累计发放1368.15万元低保金,惠及5550户14833人,城低保月人均补差由78元提高到80元,农低保月人均救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30元。为14450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2705万元。在解决就学难问题上,财政支出152万元,使全区九年义务教育的4380名农村学生、1368名城区贫困家庭学生受益,妥善安置了3128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在解决就业难问题上,新增就业岗位7851个,农民工转移就业1880人,2150名“双十万”城镇就业援助对象全部安置,“零就业”家庭全部消除。在解决就医难问题上,筹措256万元,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为城区14.1万居民建立了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及时提供了疾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筹集1200多万元,落实了区属困难改制企业1165名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发放68万元,对572名患重大疾病的城乡贫困群众实施救助。在解决住房难问题上,协助市直部门完成花园路廉租房建设,65户无房低保户入住新房,为528户低保户申办了住房补助。近10万平方米的联合村经济适用房建设即将完工。此外,在区人大二届一次会议上,区政府向全区人民承诺的以改善民生为主的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八件实事全面完成。三是社会稳定局面不断巩固。一方面,在推进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中严格依法行政,积极实施以就业再就业为重点的民生工程,立足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和力量,综治、信访、司法等部门整体联动,领导包案、镇街分片包保、区直部门各司其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大维稳格局。同时,建立三级矛盾调处中心,实行季度大接访、信访“双约”,开通区长信箱、投诉热线,建立人民来信绿色通道,健全疏堵结合的防控机制。全年来信来访批次和人次分别比上年下降21%和76%,重复信访率为28.8%。市委、市政府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始终对严重违法犯罪活动保持高压态势,全区治安案件下降47.23%,连续6年命案全破。开展了打击非法传销和整治非法用工、食品安全等专项行动,社会秩序继续保持稳定。

  另外,物价、人事、宗教、档案、编制、人防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执行能力不断提高。一是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格执行《人大监督法》,始终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3件、政协委员提案121件,办复率100%。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民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二是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等制度。强化审计、监察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全面治理商业贿赂,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三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注重加强政府班子成员及各职能部门的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注重决策管理,完善决策程序,对重大事项进行充分调研,深入论证,集体决策。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标志着我区工业强区、商贸大区、秀美新区、和谐城区的建设加快推进,标志着我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朝着“发展走在鄂东南城区前列”的目标提前实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安干警、驻军和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一是随着银根紧缩、土地新政、产业准入门槛抬高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区,要在经济连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发展难度加大。二是由于企业改制和新上项目的征地拆迁,企业富余人员和失地农民走向社会,结构性就业的压力加大,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区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三是财政支出状况虽然逐年好转,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社会事业保障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四是政府作风建设、行政效能建设有所加强,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群众不满意的地方。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克服和解决。

  二、2008年工作建议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民喜迎奥运、共享奥运之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根据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一主三动”战略,加大改革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四区”建设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走在全省同类城区前列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主要预期目标: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3%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降污减排指标完成市定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依托发展优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是拓展招商思路。充分利用我区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制订特钢、机械制造、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河西工业区内现有的工业用地优势,及时掌握沿海发达地区相关产业投资动态、转移方向和投资要求,在承接产业、资本梯度转移和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产业分工协作上做文章。充分发挥旧城改造和山水资源优势,着力引进现代服务业和发展旅游业,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二是突出产业招商。按照产业对接的思路,立足已形成的钢铁、化工优势和已落户大项目配套需求,集中精力引进一批以特钢深加工为主的零部件、配套件、协作件项目。今年,除参加省市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外,精心组织一次突出以特钢为重点的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主题招商活动。三是强化招商措施。继续完善招商引资联席会议、领导干部挂点项目和督导通报制度,坚持小分队定点、定向招商。分管经济工作的区政府领导、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镇街党政一把手要腾出一半的精力,抓外出招商和服务项目建设,争取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确保全年引进内资15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一是以产业链延伸为方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依托辖区大集团、大项目,搞好加工配套,促进新冶钢特钢升级、华新大型水泥机械设备制造、包装等扩产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快以摩擦、鑫强、汽车钢板弹簧为骨干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围绕武汉城市经济圈内100万辆汽车、80万吨乙烯等重大龙头项目,抓好配套产品的筹划,做好模具、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等上游或下游产品开发。二是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落实国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发挥高新技术引导资金扶优扶强的导向作用,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技术联合,重点支持汽车弹簧、华威输送机、先达电子等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运输线智能机械手、YK-2系列压力控制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三是以资源节约为目标,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要把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企业和项目,全面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完成市定目标。进一步强化对耗能大户的节能改造和考核管理,关停河口水泥厂,逐步淘汰河西工业区内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冶炼企业,规范整治小锻造企业。支持振华、兴华、芳通等医药化工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要更加重视建筑业、公用事业、政府机构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四是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采取规范引导、市场准入、政策扶持等多种措施,促进市场主体增加总量,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使之培育壮大。今年,重点实施企业家和创新型人才培育、“一千双百”、中小企业成长、亿元大企业壮大等四大工程建设,确保新增1000户个体工商户、200户中小工商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要通过制订和 实施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方案,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突出规划龙头作用,强力推进河西工业区建设。一是明确职能定位。在现行体制下,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理顺工业区管委会和镇街的职能及事权、财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园区的统筹规划、招商引资和加强管理上来。要比照黄金山工业新区发展模式,争取享受封闭式管理、项目审批、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政策。二是完善各类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考虑居住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因素,按建设一流园区的标准,编制河西工业区控制性详规。其次,要突出做好产业集群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力支持服务新冶钢扩能升级的基础上,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区位和交通便捷优势,利用武汉城市圈的相关政策和汽车工业的龙头作用,围绕特钢延伸加工和棋盘洲深水码头的开发,打造特钢机械加工区、汽车零部件加工区和物流园区,形成集群效应,使整个工业区未来发展产业特色明显,专业化程度高,比较优势突出。今年,我们要继续支持新冶钢140、170、460、437等钢管项目建设,使之形成钢管集群。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河西路、大棋路汪棋段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河西路上半年全线完工、大棋路汪棋段年内路基全线贯通。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西塞水厂、河西污水处理厂和猫矶港变电站建设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园区内给排水系统,增强园区的服务功能和吸纳能力。四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大支持新冶钢特钢升级、钢管系列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完成拆迁任务。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做好土地收储工作,引进3个以上大项目落户园区。五是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加大扶持,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土地征用与社会保险、劳动安置同步挂钩的失地农民长效保障机制。实施石磊山村“撤村建居”工程,完成新冶钢升级、河西路建设、西塞山电厂二期等拆迁还建点建设,实现村民“洗脚上楼”。六是依法依规加强管理。严格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染重的项目进园,严格制止工业区内违法占地和违法抢建行为,严格加强工业区内集体土地征用经费的管理。集体土地征用费除属于个人的青苗补偿费和地面附着物补偿费外,一律进入“双代管”体制。经费的使用,须经村民大会集体同意,按程序报批,以确保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

  (四)立足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促进土地流转,引导农民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特色蔬菜、苗木花卉、鱼蟹、红薯、湘莲等基地建设,重点做好凉山村标准化生猪养殖和龙泉湖500亩鱼虾蟹莲混养等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支持牯牛洲村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开发沼气资源,种植无公害蔬菜,发展循环经济,在生态种养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结合河西工业区总体规划,坚持把“一建三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做好河西路、大棋路沿线的村镇建设规划,完善村庄道路、供排水、绿化等设施。要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龙泉湖垦区湖堤加固、泵站维修、防汛通道拓宽等工作,改造王家山、蒋家垴等泵站,完成凉山、黄家湾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完成牯牛洲、二港水系恢复及土地复垦。四是严格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农低保各项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完善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各项补助资金及时到位。

  (五)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提升改造商贸业。要完善城区商业网点,使我区形成既有中央商务区,又有特色专业市场和各类社区便利店的商业布局。进一步加大对上窑商贸区的整治力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使之成为鄂东南最大的品牌代理中心和小商品物流配送中心。进一步完善大智路美食一条街的配套功能,发挥餐饮业的集群作用。对新近营业的财富广场、中商平价八卦嘴购物广场等项目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对在建的银湖月色、中央华府等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其特色鲜明、经营互补。对即将动工建设的东风路中央商务区和上窑青龙阁商贸物流中心等项目,要加大前期协调服务工作,使其结合全区商业网点规划,明确定位,提高商贸业服务的经营档次。二是启动休闲旅游开发。充分挖掘我区丰富的工业文化底蕴,引导新冶钢、工矿集团等百年企业开发钢铁、煤炭等工业旅游。在切实做好黄荆山、西塞山、章山、凉山天然林和西塞江滩、牯牛洲江心洲湿地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引入各类资本参与黄荆山生态旅游开发和河西“农家乐”休闲旅游,使之成为我市居民周末登山健身、户外踏青、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依托棋盘洲码头和山南铁路,按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布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数字西塞山”为中心,加快发展信息服务,加速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普及应用。以服务大众为核心,大力发展婚姻、职业、律师、公证、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业,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服务。以社区便民为纽带,加快家政、养老、医护、保安等服务业发展,满足社区不同阶层、不同家庭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坚持总部经济与城市发展、产业导向相结合的原则,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为方向,加大对现有企业总部的保护、服务和支持力度。要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研究制定加快企业总部迁入我区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房地产、中介等机构法人总部、地区总部向我区聚集。

  (六)深化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督促市下放属地管理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积极争取政策,启动5家无资产企业改制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市场取向原则,引进市场机制,在其服务功能、行业管理、财政资金投入渠道不变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公益性事业以费养事机制,提高农村公益性服务质量。三是实施社区环卫体制改革。利用卫生费随水费统一征收的契机,推进居民区环境卫生管理改革,全面实行居民区清扫保洁和垃圾转运市场化运作,真正建立清扫、收费、监督三分离的社区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四是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评聘分离、绩效挂钩的教师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卫生医疗单位以费养事、费随事转的经费投入机制。区直单位事业岗位要全面推行聘任制。五是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政府收支科目改革,加强预算管理,扩大完全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的范围,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加强村(居)集体资金和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工资发放、各类法定支出和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加大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的投入,提高镇街财政保障水平和社区干部待遇,落实国家对灵活就业人员、企业改制退休人员、优抚对象和企业军转干部的政策。

  (七)以“四城同创”为总抓手,着力打造宜居型城区。一是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东风路旧城改造步伐,确保上半年完成动迁任务,一期工程按进度施工。推进联合村旧城改造、中央华府等在建项目建设,实施磁湖南岸一期工程建设,实现房地产开工建设40万平方米,竣工15万平方米的目标。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协助市直相关部门做好李家坊隧道二期、磁湖污水处理二期和长江沿岸景观建设工程,确保天西路刷黑和花园西路、水机路拓宽改造等市政重点建设项目在我区顺利实施。完成磁湖路、午阳路、中信路、拥军路等6条区间道路的改造,对张家湾、中兴等排洪港的港段、港体进行维修改造。新增绿地面积2公顷,新建垃圾转运台2座,改造公厕6座。三是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加强对城区主次干道及居民区的整治和保洁工作,确保各项考核指标走在全市前列。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启动黄石大道天西路沿线市场搬迁,实施天西路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强居民区环保治理,建设绿色环保社区。

  (八)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和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系列群体性文体活动。坚持依法治区,推进“五五”普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村(居)民自治,做好村委会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保证人民群众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村(居)委会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办公环境,着力打造2-3个省级示范社区。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据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新机制。创新办学模式,办好办强中职预备班,完成马家嘴小学综合教学楼和龚家巷小学教学楼及校园改造工程,制定十六中校园改造方案,做好湖滨路小学整体搬迁工作。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省级综合试点区创建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努力为辖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大疾病防控投入,遏制艾滋病,防治血吸虫病。加强计划生育监管和服务,推进计划生育分类指导,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国防动员工作,提高预备役部队民兵建设质量。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以贯彻落实“两法”为契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行为,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以创业带就业,整合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坚持市场性就业和政府保障性就业相结合,着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困难职工就业培训、指导和保障工作。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继续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重大疾病的救助力度。四是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平安西塞山”创建活动,提高和谐社区、和谐村的达标率。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三级矛盾调处中心、大接访、“双约”等信访预警和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从源头上化解和减少不和谐因素。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整改年活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强化依法监督和责任追究。进一步加强消费者维权网络建设,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加强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特别是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各位代表,改善民生,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本届政府应尽的职责。我现在代表区政府郑重承诺,今年要着力办好九件实事:①投入110万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区所有农业人口;投入60万元,完成河口卫生院住院楼建设;投入220万元,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使辖区群众就医实惠、方便。②筹集资金,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根据政策规定,免收城市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投入110万元,完成河口中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公寓建设。③规范社区工作者社会保险待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④投入93万元,实施王家山、蒋家垴泵站更新改造维修工程。⑤实施新冶钢460和140特种钢管、特钢升级、西塞山电厂二期等项目拆迁户还建楼建设。⑥实施花园路、水机路、午阳路、磁湖路改造工程;投入120万元,改造城市公厕6座。⑦完善河西路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大棋路汪棋段路基全线贯通。⑧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人以上。⑨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拓宽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

  (九)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发展的行政保障。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的基本准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二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认真履行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职能,协助各类经济主体破解人才、要素供应等瓶颈问题,着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落实国家制定的经济调节职能,善于运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环境标准等措施管理经济事务,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大力加强政风和廉政建设。倡导和树立认真、务实、清廉、高效的优良政风,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急功近利,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办顺民心、得民意的事情,多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案件查办力度,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制止奢侈浪费行为。

  各位代表,昨天的西塞山区精彩纷呈,今天的西塞山区生机盎然,明天的西塞山区希望无限!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把人民的期望化作前进的动力,把发展的使命化作积极的行动,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加快“四区”建设和发展走在全省同类城区前列而努力奋斗!